阜阳市短季棉现状及发展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阜阳市短季棉现状及发展对策.doc

阜阳市短季棉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的需要,阜阳市的短季棉种植近年来成为调整种植业结构模式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促进短季棉健康有序发展,探索研究了阜阳市的短季棉生产的现状,分析了短季棉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短季棉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短季棉;现状;问题;对策;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078-02   阜阳市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安徽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14°52′~116°49′,北纬32°25′~34°4′,辖颖州、颖泉、颖东3个区和临泉、阜南、太和、颍上4个县及界首市,国土面积9 775 km2,可耕地面积57.4万hm2。阜阳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全年平均气温14.5~15.0 ℃,平均降水820~950 mm,是安徽省棉花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历史上阜阳棉花种植面积较大,曾经达到6.67万hm2。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农业从业者多为老、弱、病、残,再加上原来的棉花种植方法费工、费时,种植面积快速锐减。但随着土地的快速流转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兴起,种植大户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收入的要求变得较为迫切,为了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种植模式,短季棉的种植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   1 阜阳市短季棉生产现状   阜阳市的短季棉生产由2010年进入群众视野,2011年、2012由于科研机构的介入,短季棉的种植快速被群众接受,面积不断发展壮大,由2010年的试验示范0.67~1.33 hm2种植发展为2015年的约666.67 hm2,经认真分析总结,阜阳市短季棉的生产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短季棉品种需求增加   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由于农村劳动力较为充足,农村创收渠道较窄,农民只有通过提高农田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来增加收入,棉花套种、套栽成为农民喜爱的种植方式之一,因此大棵稀植、单株产量高的杂交棉品种成为首选。随着土地的过度利用,土壤板结,土壤的蓄肥、蓄水能力大幅下降,再加上棉农后期管理跟不上,棉田大面积出现早衰,棉花产量逐年降低,农民收入逐年递减,迫切需要新的种植方式和品种出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创收渠道的拓宽,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耕地面积下降,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经常接到农民咨询电话,询问麦后接茬的棉花品种及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但市场上并没有短季棉品种出现,临泉化集、苗集、阜南方集、太和坟台等地均采取春棉品种育苗、麦后带水移栽的方法进行,费工、费时,劳动力成本增加,而棉花单产不增反降,依然无法解决单位面积增加土地产出率的问题,导致小麦接茬移栽棉无法大面积推广。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土地的相对集中,麦后机械直播,轻、简、化栽培为主的短季棉品种(代表品种为中棉50),因其生育期短,种植管理技术简便,可机械化操作,省工、省时的栽培模式正在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农民喜爱的棉花品种之一。   1.2 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市场棉花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以前,市场上销售的杂交棉品种约占市场份额的98%;常规棉品种占2%左右;短季棉品种没有。2010年起,杂交棉品种市场份额逐年减少,常规棉份额逐渐增大,短季棉品种进入市场。以2014年为例,杂交棉品种(中棉29和中棉48为代表)约占市场棉花品种的68%;常规棉品种(以鲁棉研28、复棉研29为代表),占市场棉花品种的31%左右;短季棉品种(以中棉50为代表)约占市场棉花品种的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从业者对短季棉品种的需求和棉花轻简化栽培的需求逐渐上升,短季棉品种因其生育期较短,可麦后接茬机械化直播,后期轻、简化管理,大量地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增加了效益,深受农民欢迎。短季棉配套品种的出现,为阜阳市农业生产提供了一条调整种植结构的新路子,改善了麦―玉米和麦―大豆的种植习惯,拓宽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渠道,创新了一条提高收益的路子,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1.3 短季棉配套栽培技术日益完善   通过对短季棉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短季棉中棉50以优良的品种特性被群众接受,该品种生育期105 d左右,主要特性是生育期短,对土壤肥力要求较小,通过调整种植密度可以在不同肥力的田块达到目标产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逆性。2012年以来,以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依托单位的阜阳市棉花试验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安徽省棉花研究所结成产、学、研团队,开展了短季棉品种展示试验、密度试验、播期试验,中棉所50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