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4.15 蜀道难课件 粤教版必修3概要.ppt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4.15 蜀道难课件 粤教版必修3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解读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品味李白诗歌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连线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形象宏大,气势奔腾,豪放飘逸,善于运用新颖的比喻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来抒发感情。 2.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期间。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如此说可信,则本诗当作于742—744年前后。天宝中,殷璠编《河岳英灵集》选此诗,赞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5.词类活用 问君西游何时还(西,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名词作动词,水冲击山崖;转,使动用法,使……转动) 6.文言句式 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句)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倒装句) 7.名句填空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提示: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2.诗人是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提示: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②虚写映衬:黄鹤飞不得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维艰、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⑤运用夸张和想象:“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3.全诗最后一节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代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真相,这既描写蜀道猛兽,又影射政治黑暗,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1.诗中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一次的含义有什么变化?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是该诗的主调。这两句在诗中重复三次,每次的作用不尽相同。在开头,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也使文势更为突兀;在中间,是表现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在末尾,则表现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使全诗通过这样的一唱三叹,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2.请找出诗中具有丰富想象和极度夸张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 提示:本诗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旋涡——这幅画是多么神奇而美妙!“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扪参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