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入: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激发灵性、陶冶情操、抒发情怀。 今天,我们来学习《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了解文学常识。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分别了解两篇文章的作者、作品、文体、写作背景。 见金牌练习册p74 读一读: 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读出感情 方式: 范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读准字音: 夕日欲颓 ( ) 沉鳞( )竞( )跃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解( )衣欲睡 遂( )至…… 相与( )步于中庭 水中藻( )、荇( )交横 盖竹柏( )影也 读准句读: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一译:疏通字词,译读全文 方法指导: 一、结合文下注释。 二、组词法。 三、组词后换字。 四、结合语境分析揣摩。 学习方式:自学、对学、帮扶。 第二课时 解题: “答”——答复、回复 “谢中书”——谢徵(zhi),作者的朋友 “书”——书信 注: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 “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重点字词: 寻张怀民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第三课时 品一品:结构美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可以分成几部分? 首尾部分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可以分成几部分? 结构:总-分-总。 结构特点: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可以分成三部分。 (用简易结构图展示) 首尾部分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赞美、热爱之情。为后文写沉醉山水的愉悦做好铺垫。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抒情议论,点明中心;抒发自豪、自得之意。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 2、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 赐名承天寺,其规模 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走近苏轼 苏轼评论自己的文学创作的一段话: 原文: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文说》) 写作背景: 研读品味一: 1、作者为何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而不是别的地方? 3、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析:作者描写月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这种描写月色的手法妙在何处? 4、难道承天寺的院子里只有竹子柏树,就没有其他植物吗 ?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资料链接二: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3、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析: 作者描写月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这种描写月色的手法妙在何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 空明:澄澈透明 竹柏—藻荇 交横:交错纵横 文中对月光的描写简洁而传神: 写作手法——随物赋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写景。 4、难道承天寺的院子里只有竹子柏树,就没有其他植物吗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 这是对竹的高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