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九族文化村阿美族.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族文化村阿美族

九族文化村 阿美族 阿美族為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分佈在立霧溪以南的花東地區,有別於西部社會,他是以母系為主的社會,九族的阿美族與達悟族一同遷村到九族廣場,比鄰祭典會所,成為九族文化村的原住民文化展演的精華區,瀕臨的水池象徵太平洋,與達悟族同樣是靠海的民族。 九族文化村 達悟族 達悟族舊稱雅美族,由於族人意識的自覺與主張,已將日據時代的稱述正名,自民國87年改稱達悟族。族人分佈在蘭嶼島,背山面海,傳統住屋呈半穴居的地下屋,特殊景觀,可抵抗颱風季節的風害。九族的達悟族區位在九族廣場邊,可以欣賞到傳統住屋和老山胞雕刻小船。 九族文化村 泰雅族 泰雅族分佈於埔里以北的山區,是台灣原住民第二大族,以前泰雅族有紋面的習俗,以表示男子善戰,女子善織。泰雅族的織布技巧是各族中最精進的一族,該區即有教導遊客學習簡易的織布方法,另外旁邊還設有射箭場,讓遊客體驗拉弓射箭打獵的生活。 九族文化村 賽夏族 賽夏族的人口約 4 千多人,分佈於新竹、苗栗山區,是僅多於邵族的少數族群。矮人祭是該族最神秘的特殊祭典,每二年一次小祭,每十年一次大祭。和泰雅族一樣有紋面的習俗。在園區內規劃與泰雅族比鄰,住屋建材以竹、木為主,不同於泰雅族,很容易區隔。 九族文化村鄒族 鄒族早期文獻稱為曹族,分佈在玉山的西南麓與阿里山一帶。高山青歌曲裏所唱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指的就是鄒族的少女。鄒族的集會所稱為庫巴(kuba),是社會組織的中心,重要的部落事務會議和祭典都在此舉行,每年粟收穫季後有一個年終大祭,會在庫巴前面的赤榕神樹下行,故此赤榕樹被奉為神樹,平時禁止接觸 九族文村邵族 邵族是日月潭畔的極少數民族,總人口數至今也不過二百多人,是台灣最小的族群,在學術上一直遲到民國90年才被認定為原住民族,從此台灣原住民從九族變為十族。該區的石音劇場有各種樂器的演奏,遊客還可以上去使弄一番。這裡賣的竹筒飯有原住民風味,小米冰更是受歡迎 九族文化村 布農族 布農族分布在台灣中南部山區,是台灣各族居住海拔最高的一族,布農族的祈禱小米豐收歌即是享譽世界的「八部合音」(有人稱為布農合音)。布農族人採用太陰曆法,以結繩記日,各月份的祭儀則按月亮的圓缺來舉行。 九族文化村 卑南族 卑南族分佈於台東平原也就是現今的台東縣卑南鄉,該族接受漢化及農耕技術的年代很早,在社會組織上也有和阿美族一樣的年齡階層、和排灣族類似的頭目制度,會所是部落公共事務的推動中心,可分為「青年會所」和「少年會所」,也是年齡階層養成教育場所。 九族文化村 魯凱族 魯凱族分佈於中央山脈的南段,其社會組織是一種社會階層制度,建立在土地制度與長男繼承上。魯凱族在原始藝術的表現上,非常優秀和細緻,尤其是女人的織布、男人的木雕。在該村可以免費品嚐到依吉蜜(烤蕃薯),參觀燒陶和月桃編的製作,也可以嘗試一下盪鞦韆的滋味 九族文化村 排灣族 排灣族的社會階層制度和魯凱族相同,但長嗣即可繼承,不分男女。排灣族的原始藝術也都非常出色,也和魯凱族一樣尊崇百步蛇,將它視為祖靈的守護神,在許多雕刻、服飾或器皿上都可看到這個圖騰。青銅刀、古陶壺、蜻蛉珠(琉璃珠)這三樣是貴族階級視為無上珍貴的家傳寶物,其製作方法與來源已不可考,代代相傳被為該族的三寶。 九族文化村 葛馬蘭 日據時期,日本人將台灣原住民分成兩類,高山族與平埔族。高山族指居住在山上,保存其語言和文化的族群,平埔族指居住在平地,與漢人接觸較早並失去其固有語言和文化的族群。 平埔族是分布在台灣西部的族群,日本學者將之分為噶瑪蘭族、凱達格蘭族、雷朗族、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則海族、巴布薩族、和安雅族、西拉雅族、邵族等。而繼邵族經官方核定為第十族之後,葛瑪蘭族也在91年11月經行政院核定為台灣原住民的第十一族。 噶瑪蘭族是台灣平埔族中漢化最晚的一支,漢人大舉入墾蘭地以前,噶瑪蘭人是在蘭陽平原上活動的主要民族,由於受到漢人爭地的壓力影響,部份葛瑪蘭人自西元1840年左右開始陸續南下,遷移至花東沿海一帶定居在花蓮平原北部形成加禮苑聚落。至今在花蓮縣新城鄉嘉禮宛部落、豐濱鄉磯崎、新社、豐濱、立德等部落;在台東縣長濱鄉樟原、大峰峰等部落幾個大庄頭,都可以看到葛瑪蘭族高密度的聚居,且都還保有其語言,總人數約一千多人。 九族文化村 麗宮 歐洲宮廷花園是由水沙連宮廷花園和水沙連麗宮所構成,是國內第一座歐洲宮廷花園。 義大利羅馬式雕像、花園內各式噴泉、如茵的綠草、千嬌百媚圖案形鮮花,充分地展現歐式宮廷花園的典雅華麗。 巴洛克式建築的水沙連麗宮,內部富麗堂皇、美侖美奐,備有中西佳餚及各式餐飲,使遊客享有歐洲風味的情調。 九族文化村 歐洲花園 在花園的中心,是一座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噴泉景觀,羅馬式的雕像群伴著水瀉而下的噴泉,在陽光中份外耀眼,置身其中彷如異國,風情千萬種 九族文化村 『嗚…..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