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的两个面向及其统一.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言语行为的两个面向及其统一

言語行為的兩個面向其及統一 ( The Unity of Two Aspects of a Speech Act ) 東吳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 呂柏駒 上個世紀中期,牛津學派的領導人奧斯丁(John L. Austin)在《如何以語詞做事》當中提出了「言語行為理論」(Speech Act Theory)。他在這個理論當中對「言語行為」(speech act)的內部結構行為做了許多細緻的區隔與劃分。只不過,瑟爾(John Searle)認為奧斯丁的區別是有問題的,因為,某些區別所指涉的對象是同樣的對象,也因此,這些區別是不必要的。而本文將論證,瑟爾的這種詮釋其實完全誤解了奧斯丁本人的觀點,原因在於,瑟爾沒有明確區別奧斯丁所討論的到底是言語行為的外延還是內涵。本文將在這點之上做出嚴格的劃分,並進一步為奧斯丁辯護,他對言語行為所做的分類其實是有效的。本文進行的方式是將從奧斯丁本人的言語行為理論入手,並接著分析及檢討瑟爾對於奧斯丁的批評。最從再從奧斯丁的角度對瑟爾的批評做出回應。 1. 奧斯丁的言語行為理論 奧斯丁在《如何以語詞做事》中指出,我們不應把語句從語境當中抽離出來,從一種純粹的角度來對它做意義的分析,而應把語句納入脈絡之中,從語言溝通的行為來討論語言的意義。而為了說明這種取徑的合理性,奧斯丁首先回顧了傳統分析哲學的做法。 早期分析哲學把「陳述」(statement)的功能限定為「事態的描述」(descriptions of the state of affairs)。這些哲學家(如早期的維根斯坦和維也納的實證論者)大多同意,一個有意義的陳述需要符合下列兩種特徵:(1)所有的(事實的)陳述都應能被檢證(verifiable);(2)是否有許多偽陳述(pseudo-statement)偽裝成真的陳述一般。這兩個特徵並非彼此獨立的,而是具有緊密的內在連繫。因為,自康德劃出了知識的界限以後,實證論者進一步從這裡發展出意義的檢證性原則(principle of verifiability),告訴我們,凡是不符合這原則的陳述都是一種「偽陳述」,而這些看起來像是陳述的「偽陳述」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從這裡可知,第一個判準所針對的是陳述的內涵,第二個則是針對陳述的外延範圍——沒有檢證意義的陳述即不可能座落於陳述的外延範圍之中;不在這範圍以內的語句也不可能符合檢證性原則。 然而,奧斯丁似乎並不同意上述的意義理論。他認為,有許多被這些哲學家所批評的「偽陳述」(即在文法上符合陳述句的形式要求,但沒有符合檢證原則的語句)其實並不是無意義的,例如: (Ex.1) 我將這艘船命名為「伊麗莎白皇后號」。 (Ex.2) 我跟你打賭六便士,明天會下雨。 這些語句雖然沒有在某些脈絡底下「描述事態」,但卻在這些脈絡底下「做了某些事情」,如「命名」與「打賭」等事情。這發現使奧斯丁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有沒有可能在「做某事」(doing something)與「說某事」(saying something)的語句之間畫出一條界線?到底是什麼特徵區別了那些做某事的「做言」(performative)與那些說某事的「敘言」(constative)? 本文並不能詳細說明奧斯丁對這些問題的討論過程,只能簡短指出,奧斯丁並不認為項區別能夠成功。也因此,他在放棄了這區別以後,改從「言語行為」(speech act)的角度來討論語言的意義。每個言語行為當中包含了三種不同的區別,奧斯丁分別稱之為:「言辭行為」(locutionary act)、「在言行為」(illocutionary act)、與「由言行為」(perlocutionarty act);而「言辭行為」當中又可再細分為「吐音行為」(phonetic act)、「構詞行為」(phatic act)、及「稱謂行為」(thetic act)。各種行為之間的關係及其簡稱如下圖所示: 這種從「言語行為」的角度來討論的好處是,我們不會如做言理論一般,因為無法為各種不同的「發言」(utterance)劃出明確地界線而使得理論無法成功。言語行為的研究是把語言行為視為一個整體(unity),這整體當中又可區別成不同的部份,如「言辭行為」(LA)與「在言行為」(IA)等等。這些部份凸顯了言說脈絡中的不同意涵。需要注意的是,言辭行為(LA)保留了大部份敘言的特徵,在言行為(IA)則保留了大部份做言的特徵。 然而,奧斯丁的問題到這裡似乎才開始。因為我們很難理解,言語行為的這些部份與與言語行為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而這些部份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我們要如何說明這些種種不同的行為?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將從約翰.瑟爾(John Searle)對奧斯丁的分析談起,並進一步批判瑟爾的分析所隱涵的不一致性。並藉此提出一種比較可行的詮釋。另外需要補充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