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 重庆市电教馆研究员 黄万勋 Tel: E-mail: dianjiaosj@ 2004年10月 一、新课程新在哪里 (一)观念新 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 质量观。 (二)结构新 体现三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三)内容新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 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 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 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 评价创新 (六) 管理创新 二、现代教学观的核心 实现两个转变 ——教师要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 心,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认识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 感知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结构:“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评价:“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改革的三大支柱 信息技术 脑科学研究成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这是为了适应: ——创新人才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终身教育成为时代的潮流 ——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知识共享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 ——培养主导世界的新一代 四、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构建基本的教学模式系统 ——以教师讲授为主,系统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学生从活动中学习教学模式 ——设置个人的学习情景,严格控制学习进程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在创设情感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以行为技能训练为主的示范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倾听(尊重与信任) 交流(理解与沟通) 协作(互助与竞争) 分享(体验与反思)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4、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5、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6、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7、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 * ——教学过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材开发与管理:“教材内容的组织与管理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包括利用远程教 育进行校本培训。 “抛锚式教学”或称为“基于问题的教学”的五个环节: 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 习——效果评价 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为: 兴趣——分析——创意——操作——评价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