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教育心理学总复习概要
第一章
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测量法 定义 通过感官或借助其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取得事实材料。 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 优点 观察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比较自然和客观性。 对实验条件控制严密,可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便于精确分析。 在自然的情景下,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可以找出实践中 的不足,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缺点 消极被动的期待某种行为,很难分清哪些因素是引起行为表现的真正原因。 研究环境和条件的特殊从而使研究结论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可靠性取决于研究者对各种主观偏差的调控和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会随心理主观意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章
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
加工系统(操作)
执行控制系统
预期控制系统(动机)
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
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拔苗助长是错误的)
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
学习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Eg: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 4-5 岁——学习书面语言。
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4岁前 Eg:2—4岁——语音学习 、5—5.5岁——掌握数概念
发展性教学: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最近发展区:
第三章(基础)
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结说”。
2、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
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S——0——R。实验:位置学习、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班杜拉(容易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
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氛围。(即可)马斯洛、罗杰斯
建构:3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
第四章
1、幼儿学习: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2、幼儿学习的基本模式——操作学习。
3、幼儿学习的特点:
游戏室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性与促进
4、皮亚杰:前运算阶段 布鲁纳:肖像表征阶段
5、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辅导性动机、主导性动机
6、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大题)
A、奖励和敲入其分地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B、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C、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7、发展记住两句话:外部动机起主导,内部动机逐渐发展。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8、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逆迁移、一般迁移、具体迁移、同化、顺应
9、问题解决等于迁移
第五章
1、游戏的心理特征:
A、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与认知性活动相对应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游戏是一种肯定或正向的意向活动。(活动动机的内源性、活动目的隐蔽性、活动过程松散性、活动内容虚构性、活动规则变通性、活动主体积极性)
B、游戏是可观察性行为(认知行为、交往行为、宣泄行为)
C、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熟悉同伴、玩具或引发儿童兴趣操作材料、)
2、
席勒/斯兵塞 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格罗斯 博伊千介克 弗洛伊德 皮亚杰 伯莱恩 怀特 剩余精力说 松弛说 生活预备说 生长说 补偿说 同化说 觉醒论 权力——效果论 3、儿童的需要:
A、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
B、对新体验的需要(探究体验的需要)
C、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成就性动机对立)
D、对责任感的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