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记与汉书比较
《史記》與《漢書》之比較 歷史的長城 何謂正史? 正史的意義有二: 一為紀、傳、志俱全的史書 自《史記》與《漢書》創立紀傳體以後,凡用紀、傳、志俱的,皆可列入正史 二為歷代朝廷規定的 清代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正史類敘》說:「正史之名,見於《隋志》……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縣諸令典,莫敢私增,所由與裨官記異也。」只要歷代朝廷規定,不一定要紀、傳、志俱全。如《三國志》。 寫作動機 司馬遷父親司馬談,重視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司馬談雖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然而他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封禪大典,因而「發憤而卒」。他死前將遺志囑託兒子司馬遷說︰「今一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說︰「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由此可見司馬遷及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而《史記》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即見其秉先父之意。另一方面,班彪為《史記》著作《後傳》未成,便已去世。班固對父親的《後傳》「所續前史未詳」、「所撰未盡一家」的缺憾,深感不安,便決心以西漢為斷限,著作《漢書》。可見司馬遷與班固撰述的動機皆為繼承父業。此外,《太史公自序》云︰「漢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建封禪,改正朔。……主上明聖而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可見史馬遷撰《史記》,亦有頌揚大漢盛德之意。而班固先世婕妤漢武帝的妃子,與漢王室略有關係,使班氏世代受到重用。因此班固著《漢書》亦有意從家思想和道統著眼,宣揚漢朝威德。《漢書敘傳》說︰「唯堯舜之盛,必有典謨之篇,然揚名於後世,冠德於百王。」就明顯指出要為漢朝歌功頌德的心意。由此可見,司馬遷與班固撰述的動機皆是為了歌頌漢朝的功德。 《史記》和《漢書》為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兩部歷史著作,後人並稱史、漢,二書體制。但二書有其不同處: 體制相異:《史記》為通史,《漢書》為斷代史。 取材不同:《史記》是雅俗並收,所以有舊俗風謠,有異事說異聞;《漢書》則重典雅之文,所以書中多載各種經術文章及辭賦,多取諸現成文獻。 治學精神不同:司馬遷「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而班固則恪守儒家正統觀念 風格不同:《史記》筆含感情,有慷慨之氣,如<項羽本紀>在鉅鹿之戰時氣吞山河,而垓下之戢四面楚歌,呈現的卻是悲壯氣氛,把項羽寫得活靈活現,有血有肉 筆法而言:《史記》之文奇特變幻,揮灑自如,筆墨酣暢,當豪放處豪放,當簡潔處簡潔,不拘一格;《漢書》則細緻工整,組織嚴密。 文字不同:司馬遷秉筆直書,兼取口語,故行文多用散體。班固則因工辭賦,習 藻飾,所以書中好用古字、崇尚藻飾,韻偶多而散行少。 (3) 世家: 史記:司馬貞《史記索引》:「世家者,記諸侯之本紀也。言其下及子孫常有國。」 標準:不在年代之久遠或封地之大小,只在乎有功或有德於天下:例:陳勝、孔子 ->對歷史發展規律有影響之人 漢書:缺->大一統思想和統一政權之影響,無需用此體例區分正統和其他政權 二書體例之分別在於二人背後治史理念之分歧: 史記:重通變思想、歷史發展規律、漸、變、終始之觀念(道教五德終始觀念) 重歷史現實、重社會各階層、重表現歷史發展之脈絡、用通史(重人的精神)(類似荷馬史詩) 漢書:重劉氏正統 用斷代史、重上層社會、重正統、重體例之嚴謹(儒家道統) 章學誠:「馬則近於圓而神;班則近於方以智。」 文章上的成就比較:二書因作者家世、生平、思想、著書背景及目的不同,所顯出的文學風格亦有差異: 史記多散筆,漢書多偶句:這和當時的文學風尚有關。史漢文章,遂成千古散駢兩派的宗祖。 史記淺顯,漢書艱深:史記多用俗字,將古書譯解,如「厥土」作「其土」,「既敷」作「既布」,使文章通順易讀,漢書則好用古字,直錄古書,未加訓釋,所以<後漢書>列女傳說:「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馬融伏於閣下,從昭受讀」,可見漢書艱深難讀,連一代大儒馬融都要從班固妹妹班昭受讀。史記則以廣大群眾為對象,所以力求通俗。 史記質樸,漢書華贍:史記好用對白,據人物口吻直書,所以逼肖傳神,漢書則將對話前省(可比較<史記.留候世家>與<漢書張良傳>);又如史記中高祖及淮南王自稱「乃公」,猶如今是說「你老子」,不避鄙俗,正可見其人真實面貌,漢書則不如此,讀來所生的趣味也較少了。 史記虛字多,漢書則裁減虛字:史記虛字特多,如用「矣」往往代表諷刺和抒情,「也」往往有從容舒緩之意。人物語氣入神入妙,往往也在一二虛字,漢書簡省虛字,文章遂予人茂密滯塞之感。 史記幽憤,漢書醞籍:這主要是由於二人性情、遭遇及著史環境不同所致。史遷因李陵事件受辱,故書中正義感極強烈,班固則境遇較史公安順,是奉詔在蘭台官撰,朝廷賞賜甚渥,所以文章溫雅醇謹。 史記文字平易,漢書文字較艱澀, 史記之文有獨創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