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 故都的秋赏析 Word版.doc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 故都的秋赏析 Word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 故都的秋赏析 Word版.doc

清水出芙蓉,闲笔见真情——郁达夫《故都的秋》 泱泱中国现代散文史,郁达夫是一个异数,他不同于鲁迅的冷峻深刻,林语堂的诙谐睿智,胡适的轻松闲适,而是以其超乎一流的文学禀赋与丰富至极的创造能力,颠沛流离的不幸人生,妻离子丧的辛酸家事,抗战烽火中以一瘦削身材力救抗日志士于危难之中的壮举及终遭日本宪兵杀害的人生结局,让人惊诧于如此单薄身躯中所蕴藏的欣赏不尽的光荣与伟大。他所遗留下来的诸多名篇佳作,更让我们咀嚼不止,回味无穷。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故都的秋》就是这样一篇能充分展示郁达夫独特艺术风格和个人才情的佳作。每次的欣赏与教学过程,那种洗尽铅华之余的清丽、清水芙蓉般的自然、闲笔背后的真情,总让我们叹为观止。“清水出芙蓉,闲笔出真情”,可以说是恰如其份的评价。 清水出芙蓉。“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里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天色,听得到青天里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底下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山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不是花的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故都的秋》一文中类似的清秀词句不胜枚举。开篇至终,我们竟然无法找到一处用词刻意华丽、造句用心雕饰的痕迹。郁达夫闲庭信步、潇洒拈来之语,自然流畅,典雅洒脱,长短相间,整散结合,读来朗朗,其味悠远。欣赏故都秋景,作者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以眼观、耳闻、心觉娓娓而言着故都平凡的秋姿、秋声、秋色,传递着北方之秋独特的秋味、秋意、秋情。那枝清水芙蓉笔端,一面轻快演奏出“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故都宏观秋色秋声之匀称和谐之音,一面又缓缓流淌出“青天”“飞声”“落蕊”“秋蝉”“秋雨”等景中略带的忧伤之情。先生在文中所言故都之秋的“清”“静”特征,于我们这些南方人士而言,本是抽象模糊的概念,却因其自然流畅不事雕饰的表述,故都之秋那明亮清澈的山中秋月,深邃季节里的落蕊残蝉,特有韵味的秋雨秋声,就这样生动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萦绕在我们耳边,作者借其厚重笔墨所绘的各色秋景所创造的肃穆萧飒的故都晚秋之“清”“静”意境也让我们能身临其境了。 闲笔见真情。“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性情之语!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一任闲笔之余的结文之词,每次读来,总是那样叫人莫名感动不止,让人辛酸苦涩不已。然而,全文除此句抒情文字外,再无片言只语直抒胸臆,如此凄美情语是否突兀?有作者的矫揉造作成分吗? “扫街的在树影后一阵扫后,灰土上所留下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残声,更是北方的特产……”依然是那样本色而不张扬的闲笔描绘,但那片片零落的槐叶足以动人情意,几声寒蝉的残鸣,更是动人心魄。“落寞”本非属于梧桐落叶,“衰弱”亦非秋蝉之声,只是我们只能把这种景中的深远幽思、冷落之感,理解为郁达夫的落寞悲凉,理解为郁达夫饱经沧桑的彼时心境。于是我们也读懂了先生为何要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呀,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中的“悲凉”之叹了。 清水出芙蓉,悲凉落寞的郁达夫让人感喟不已;闲笔见真情,温情善良的郁达夫让人欣喜不止。 . 剧变能改变人的命运,也能改变人的性格。生逢乱世,先生辗转千里,遍尝人生愁苦哀痛,因此“悲凉”一词不仅是他赏景的心态,更是其整个人生的感受。但即便如此,深受中国文化浸润的郁达夫没有颓废,依然怀着与生俱有的善良美好心灵,以审美眼光观察北方的秋景。他不写故都的名胜古迹,亭台搂榭;也不写西山虫唱,玉泉夜月,虽然那也是古都之秋的真实写照,但它们不属于普通人民,他所选的纯乎是百姓家院,平民天空、普通槐树、寻常秋雨、芸芸子民,甚至写存在于其间的有些残败之景。且不说题目本身所蕴藏的深深眷恋,浓浓人情,单就这些平凡之景渗透的款款柔情丝丝蜜意,已经足以让文章结尾的凄美情语有了真实诚恳的铺垫。 .. 炎炎夏日,飞进北方秋天的碧空,郁达夫衣袖飘飘,为我们抹去了不安焦躁,物质的世界不再功利;冷冷寒夜,投入故都秋天的怀抱,郁达夫善良无比,为我们带来春日艳阳,冷漠的心灵不再封闭。 ] 清水芙蓉之畔,我们徜徉留恋;闲笔真情之处 ,我们经历洗礼。感谢《古都的秋》,感谢郁达夫。 油菜花开 家在百年古镇后塍,位于市区西侧,十五公里许。 每周六四时左右,便是一周一次的回家,一如清明时节的细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