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docVIP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张巨大的“纸”,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以下有关造纸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在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 B.西汉时期的“蔡侯纸”,造价低廉,质地细腻,便于书写 C.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D.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B 解析 蔡侯纸发明于东汉,故B项错误。 2.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印刷技术的有关知识。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并无活字印刷,故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史实。从材料看,印刷术在唐代已经出现,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3.《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可看出此项成就有着很强的杀伤力。依据对四大发明的分析,可知这项成就是火药。 4.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 A.地理研究 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 D.航海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舟师识地理”、“阴晦则观指南针”可知这一时期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5.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这是(  ) 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B.《太平经》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 C.张衡对月食做出的科学解释 D.《史记》对天文现象的记载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中材料内容可以判断为天文观测的客观记录。A、B、D三项均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项。 6.1976年11月12日,在美国科学院大厅里,为款待中国天文学代表团,美国科学家弗里德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说:“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我们美国人很难想象,拿天文学来说吧,中国有全世界最古老、最丰富、最完整的日月食、彗星、太阳黑子、新星……的记录,三四千年前,我们这里还是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精美的天文仪器和完善的历法……”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的根本保障是(  )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封建制度在当时的优越性 C.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 D.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答案 A 解析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在人的观念形态中的反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保障只能是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7.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勤劳致富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中引文,贾思勰认为从事农业要讲究方法,顺应天时,利用地利。 8.“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分析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 B 解析 解题的突破口是理解材料,材料一方面指出现代科学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指出古代中国应用科技比西方发达。材料不能体现A、C、D,此三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科学理论的研究,故答案为B。 9.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思》,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他不可能研究过③④。 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