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宫一中高三第十二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VIP

河北南宫一中高三第十二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南宫一中高三第十二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第十二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4.汉设刺史(官秩为六百石),其“问事”范围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千石违公下比(勾结),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由此可见该制度(  ) ①意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②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具有“以卑监尊”的特点 ④基本消除了官场腐败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设刺史) 【解析】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部,各州部均设刺史一名。依据材料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信息可知,设刺史意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故①正确;依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信息可知,设刺史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故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刺史监察诸郡官吏与地方豪强,权力极大,为了便于控制,一般位卑(官秩为六百石)而权重,具有“以卑监尊”的特点,故③正确;古代的监察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5.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主要因为(  ) A.“四书”皆为孔子所著 B.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四书”的思想一脉相承 D.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大学》、《中庸》和《孟子》并非孔子所著,故A项错误;据材料“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可知是选官制度的重要依据,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故B项正确;“四书”内容各不相同,不具备一脉相承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四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并未说明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26.《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考点】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解析】辛亥革命“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爆发,条件不够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许多参与者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鼓动,“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具有盲目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民众缺乏思想准备的局限性,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以反满为口号发动民众参与,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B 27.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曾致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尔等远海蛮夷如此大胆,竟敢藐侮我天国神威。天道其一,容尔等洗心革面,改邪归正。”林则徐如此措辞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B.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C.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 D.战争初期中国取得一定的胜利 【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 【解析】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军事实力,远不如英国,故A项错误;材料里面以英国为“蛮夷”,以中国为“天国神威”,可以看出其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不可能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初期中国没有取得一定的胜利,故D项错误。 【答案】B 28.图7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D.自然经济抵抗使英国对华贸易反复波动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从图中的曲线可知,英国对华贸易发展波折不断,并非“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英国对华输出的洋布、洋纱,价廉物美,适应了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故C项错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使得英国商品输出反复波动,故D项正确。 【答案】D 29.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 C.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 D.作者认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