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Word版含答案.docVIP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镇州、赵州等地“客户多逃移,富者独不敢安处田里”。苏轼也曾说:“若客户阙食流散,主户亦须荒废田土矣”。朱熹又言:“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这反映宋代 A.地主对佃农依赖明显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不抑兼并的现象突出 D.农民已经获得人身自由 2、西汉匡衡“好学,家贫,佣作以助资用”。东汉第五访“少孤贫,尝佣耕以养兄嫂,有暇则以学文”。这表明当时 A.两人属于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隶佣” B.农村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C.存在一种拥有人身自由、出卖劳力的雇农 D.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沦为雇农 3、宋朝方志学有了新的发展,开始由“地理”扩充到人文、历史方面,人物志和艺文志在地方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宋朝方志学得到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典章制度史研究传统的继承B.统治者对史学社会功能重视 C.工商业发展和城市经济兴起D.程朱理学对史学走向的影响 (  ) B.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农场 D.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5、有人研究宋朝的人口问题,发现两种结论不同的真实史料。据第一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平均每户最多只有2.65口人,最少时只有1.4口人。第二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平均每户都在五口人以上。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是 A.两种史料相互矛盾,因此不足为凭B.前者是因为地方要向中央政府申请救灾 C.前者史料是凭空捏造的,后者属实D.前者是为交税需要,后者是为申请救灾 B.维护社会等级制度 C.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D.严格限制商人服饰 7、《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私田开始出现 ②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C.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9、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以科学史观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B.“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C.“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D.“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折射出 A.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发展C.妇女社会地位提高D.耕织日趋分离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稻 30亩 90石 90两 桑 10亩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125两 家禽 58头 (略) 55两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