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斜井作业规程文本概要
编号:LCKJ-200901
修文县谷堡乡烂冲煤矿主斜井掘进
作 业 规 程
编制单位:烂冲煤矿
编 制:陈秀省
编制时间:二00九年 三 月 12 日
规程会审记录表
会审时间 会审地点 矿会议室 主持人 编 制 陈秀省 施工单位 矿建一队 参 加
会 审
人 员 会 审 人 员 签 字 部 门 签 字 部 门 签 字 矿 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施工单位 会审意见: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一、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二、煤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四章 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第五章 生产系统
一、运输系统
二、通风系统
三、安全监测系统
四、供电系统
五、供水系统
六、排水系统
七、照明及通讯控制系统
八、防灭火系统
九、喷雾洒水系统
第六章 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
一、工程质量管理
二、机电设备、机电硐室质量标准
三、工作面文明生产
四、一通三防有关标准
第七章 劳动组织及工作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八章 工作面灾害防治
一、工作面灾害防治
二、避灾路线
第九章 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章 规章制度
一、入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二、交接班制度
三、顶板管理制度
四、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五、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六、油脂管理制度
七、事故汇报及追查制度
八、各工种岗位责任制
九、作业规程贯彻制度
第十一章 作业规程学习及考试记录
作业规程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3、烂冲煤矿内部管理制度。
4、掘进工作面技术装备。
5、贵州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公司《修文县烂冲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6、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五地质大队《贵州省修文县谷堡乡烂冲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烂冲煤矿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谷堡乡境内。现欲施工的烂冲煤矿主斜井位于井田中部偏东北部的1采区,与回风井、副斜井平行、为新建井第一个主要开拓巷道;地面开口位置坐标为(X: 2970251.50,Y:62,Z:1212.48),掘进方位角为2700,倾角250,见煤层后沿煤层倾角掘进。
主斜井主要承担煤炭运输、进风等任务,巷道设计长度为590m,移交生产巷道长度432米,设计都为半圆拱形断面,表土段设计支护形式为料石砌碹,河床及淋水段设计支护形式为混凝土碹,中间基岩段设计支护形式为锚网喷,巷道设计净宽度3.1m 、净高度3.2m净断面8.89 m2,水沟设计掘进断面为0.18m2;净断面:深*宽为0.4*0.3 m2,
表土段设计支护形式为料石砌碹、砂浆充填联合支护形式,料石砌碹厚度:0.4米,砂浆充填厚度:0.075米,基础:宽*深0.6*0.5 m2,中间基岩段设计支护形式为打锚杆、挂钢筋网、喷射水泥砂浆联合支护形式,为:Φ20*2000mm螺纹钢锚杆,间排距均为0.8m*0.8m,锚固剂型号CK2335,ZK2360,各一支支/眼; Φ6.5mm钢筋网,网格100*100mm,混凝土喷射厚度:0.1米,全断面支护。河床及淋水段设计支护形式为混凝土碹,厚度:0.4米,基础:宽*深0.6*0.5 m2,
附:烂冲煤矿主斜井断面支护图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一、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该井筒相对位置属高山地貌,地形切割强烈,高差悬殊。地面标高为1158-1333米,井筒顶板标高为1220.7米,地面建筑在掘进期间对其无影响。在该巷道东南侧有一由北向南流向的溪沟,存在季节性水流,水量可能增大,但对掘进影响不大,应提前做好排水工作。该巷道地面相对位置存在多个小煤窑老年采空区,对掘进施工可能有影响、有威胁。
二、煤系地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井田内煤系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三叠系中下和二叠系煤系地层
1、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层主要分布于含煤地层露头区及,分布面积不大。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等经长期风化、剥蚀后的残积、坡积物,土层厚度不大,缓坡及沟谷中稍厚,土质多为碎石土、砂土、粉质粘土,土体呈松散或半固结状,分选性、胶结性差,土体较松散,透水性较好,土体强度弱,压缩性高,受力后土体沉降量大,边坡容易失稳。
2. 地层多以碎屑岩为主,局部夹碳酸盐岩。碎屑岩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铝土岩、煤层为主,多为层状结构,少量碎裂结构;碳酸盐岩以灰岩、菱铁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