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省界来水水质变化-上海市水文总站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水质及达标状况分析
肖群
(上海市水文总站 上海 200232)
摘 要: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太湖流域尾闾,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受上游边界来水影响明显。2006年~2011年间,随着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水质略有好转,但距离“三条红线”要求仍相距甚远。2011年,沪苏、沪浙边界19个水功能区达标率仅21.1%,沪苏边界水功能区达标率为50%,沪浙边界均未达标。边界水功能区的低达标率已成为上海市水功能区达标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关键词: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上海市地处长江口,太湖流域尾闾,西接江浙两省,省市边界来水水质对其水功能区达标率造成直接影响。为切实反映边界水功能区水质状况,自2006年起,上海市水文总站对边界水功能区水质开展全面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水质略有改善,但达标状况仍不容乐观,与“三条红线”的要求相距甚远。
1 概况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共19个,18个缓冲区、1个保护区。其中沪苏边界水功能区8个,包括7个缓冲区和1个保护区(太浦河自江苏流入上海,故本文将其归入沪苏边界功能区);沪浙水功能区11个,均为缓冲区。19个边界水功能区中有16个处于黄浦江水源地保护区上游,对水源地水质产生影响。为简化起见,下文各功能区名称描述中均略去苏沪、浙沪、苏浙沪等边界类型。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情况详见表1,各水功能区及水质监测断面详见图1。
表1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一览表
序号 水功能区名称 边界
类型 所在
河流 下游
河流 长度(km) 面积
(km2) 水质
目标 1 浏河苏沪边界缓冲区 沪苏
边界 浏河 浏河 15 Ⅲ 2 盐铁塘苏沪边界缓冲区 盐铁塘 盐铁塘 6 Ⅲ 3 吴淞江苏沪边界缓冲区 苏州河 苏州河 14 Ⅲ 4 大朱厍苏沪边界缓冲区 大朱厍 斜
塘 黄
浦
江 3 Ⅲ 5 急水港苏沪边界缓冲区 急水港 11.4 Ⅲ 6 淀山湖苏沪缓冲区 淀山湖 47.5 Ⅱ~Ⅲ 7 元荡苏沪边界缓冲区 元荡 2.8 Ⅱ~Ⅲ 8 太浦河苏浙沪调水保护区 太浦河 16.7 Ⅱ~Ⅲ 9 俞汇塘浙沪边界缓冲区 沪浙
边界 俞汇塘 园
泄
泾 12 Ⅲ 10 大蒸塘浙沪边界缓冲区 大蒸塘 5 Ⅲ 11 范塘~和尚泾浙沪边界缓冲区 和尚泾 4.4 Ⅲ 12 蒲泽塘浙沪边界缓冲区 蒲泽塘 2.6 Ⅲ 13 七仙泾浙沪边界缓冲区 七仙泾 3.2 Ⅲ 14 秀州塘浙沪边界缓冲区 秀州塘 大
泖
港 5.8 Ⅲ 15 面杖港浙沪边界缓冲区 面杖港 4.5 Ⅲ 16 胥浦塘浙沪边界缓冲区 胥浦塘 5.4 Ⅲ 17 六里塘浙沪缓冲区 六里塘 9 Ⅲ 18 惠高泾浙沪边界缓冲区 惠高泾 4.8 Ⅲ 19 黄姑塘浙沪边界缓冲区 黄姑塘 8 Ⅲ
图1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示意图
2 水功能区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根据上海市地理位置特性及本地水质特点,本文水功能区达标评价采用双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值法先求出每个水功能区双指标的年均值,该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若达标,则该水功能区达标;在此基础上计算水功能区达标率。
图2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
图3 上海市边界水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 图4 沪苏边界水功能区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
图5 沪浙边界水功能区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 3.2氨氮
2006年~2011年间,上海市19个边界水功能区氨氮年平均浓度在0.33mg/L~7.08mg/L之间,属于Ⅱ类~劣Ⅴ类,各功能区氨氮浓度差异较大;氨氮达标率在10.5%~31.6%之间。与2006年相比,各功能区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下降幅度在-45.6%~74.3%之间;2006年起氨氮达标率逐年上升,至2009年趋于稳定。近两年来,沪苏边界氨氮浓度低于沪浙边界,且氨氮浓度下降态势明显,氨氮达标率也明显高于沪浙边界。详见图6~7。
沪苏边界氨氮年平均浓度在0.33mg/L~7.08mg/L之间(见图8),属于Ⅱ类~劣Ⅴ类,苏州河、盐铁塘和急水港缓冲区氨氮浓度相对较高,太浦河、大朱厍、元荡和淀山湖氨氮浓度相对较低;沪苏边界水功能区氨氮达标率在0%~50.0%之间。与2006年相比,各功能区氨氮浓度下降幅度在7.4%~74.3%之间。从变化趋势来看,浏河、盐铁塘两功能区氨氮浓度趋于稳定,其余各功能区氨氮年平均浓度均明显下降,其中太浦河、大朱厍、元荡和淀山湖功能区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