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doc

《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   《汉宫秋》是描写宫廷史实的一部悲剧,马致远借汉代昭君和番这一历史题材,反映了朝廷腐败、奸臣误国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反对异族统治的民族爱国主义思想。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形象,是其他作品中的王昭君形象所不能比拟的。在以往的作品中,多数作者把王昭君写成一位因未得到皇帝的恩幸而自暴自弃、含悲抱怨、自请出塞、把个人恩幸看得高于一切的女子;或者把她写成醉心于皇帝的垂恋而殉情于皇帝的驯服奴才。《汉宫秋》中的王昭君是与众不同的,她相貌美丽、品行高尚、意志坚强、独具卓识,是一位能为国家的安危和民族尊严而牺牲自己爱情和生命的巾帼英雄。   王昭君的美丽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她绝色的美丽,才导致一连串故事的发生。如果说王昭君是全剧矛盾冲突的焦点,那她的美貌则是引起这个焦点的导火线。在第一折中,毛延寿称赞:“生得光彩射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汉元帝评价说:“将两叶赛宫样眉儿画,把一个宜梳裹脸儿抹,额角香钿翠花,一笑有倾城价,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之家。”呼韩邪单于也惊赞道:“世间那有如此女人!若得他做首阏氏,我愿足矣!”   王昭君的绝色在以往作品中也有描写,马致远在对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塑造上,不仅汲取了以往作品的优点,而且还自我创新,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王昭君。   马致远首先把《汉书》 《后汉书》中抽象的“良家女”的王昭君,改为具体的“务农为业”的“庄农人家”。在第一折中,毛延寿便说:“他本是庄农人家。”王昭君与汉元帝初见时,也自称为“祖父以来,务农为业”。这便为这一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调。   《汉宫秋》首先凸显了王昭君傲岸无畏的性格。皇帝的宠臣毛延寿向她索贿百两黄金,她断然拒绝了。皇帝的使臣来到她家并选中了她,面对这一重大转折,她却无动于衷,不但毫无欣喜,而且以鄙夷不屑的态度对待。正是这傲显贵、鄙权臣的性格,才使奸臣毛延寿恼羞成怒,把她强选入朝,发入冷宫。从此,王昭君开始了“良宵寂寂谁来伴?唯有琵琶引兴长”的寂寞凄楚、空虚忧闷的生活。   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展现了昭君性格的另一个方面。王昭君十七岁被强选入宫,而十七岁正是少女情怀初露的时期,在她的心里有着自己美好的爱情理想。她被选入宫,从客观上说,她美好的爱情理想只能转移到汉元帝身上,希望得到汉元帝的爱情,得其恩幸。但由于拒贿,王昭君被打入冷宫,十八年不得见君王,当寂寞孤闷之时,她只能以自弹自听的方式消遣,美好的爱情理想一步步破灭。直到汉元帝遇上她、宠幸她,美好的爱情理想才重新被点燃。由此,她自然会全心全意地服侍汉元帝。事实也证明了昭君与汉元帝之间的确存在爱情。在第二折中,汉元帝自白到:“自从西宫阁下,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久不临朝,今日方才升殿,等不的散了,只索再到西宫看一看。”“我虽是见宰相,似文王施礼;一头地离明妃,早宋玉悲秋。”“姻缘是五百载该拨下的配偶。”“寡人乞求,他左右。”汉元帝对王昭君的重视与依赖超过任何一个妃子。同样,汉元帝在王昭君心目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即将分离时,王昭君对汉元帝说:“妾与陛下闺房之情,怎生抛舍也。”“妾身这一去,虽为国家大计,争奈舍不的陛下。”“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王昭君的美好爱情理想是短暂的,因为她不能摆脱那个特定的时代限制。   全剧的高潮是第三折中王昭君的投江自尽。在启程前,她自诗云“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即展现去国离乡的忧愤之情,也表达了对汉王朝腐败政治的控诉。她行至祖国的边界,选定汉匈两国交界的黑龙江,从容不迫地借酒向南洗奠了行将永别的祖国,然后纵身跳入江中壮烈死去。   《汉书》《后汉书》等史书中记载的王昭君不仅嫁到了匈奴,与匈奴君主呼韩邪单于生下了子女,而且呼韩邪单于死后,她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前妻生的儿子,并又生下了子女。《汉宫秋》对王昭君结局的处理,显然对史书做了很大的改动,这正是马致远的高超之举。王昭君投江自杀,表现了她热爱祖国,对异族统治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反抗决心和崇高的民族主义精神,宣告了汉族妇女纯洁的人格是不容异族统治者玷污的,同时也体现了她对汉元帝爱情的忠贞。王昭君跳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汉元帝说的:“汉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来生也。”爱国主义思想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统一。   在《汉宫秋》中,马致远所要表现的民族精神一直是由王昭君来担当的。在第二折中,当汉元帝犹豫着不知是否要将王昭君献出时,她挺身而出说:“妾既蒙陛下厚恩,当效一死,以报陛下。妾情愿和番,得息才兵亦可留名青史。”她不顾个人安危,也不惜牺牲自己美好的幸福生活,为了百姓、为了民族,铤而走险,充分展现了热爱祖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她投江自尽,是民族主义精神的完美再现,也为王昭君的民族主义使命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