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的几个方向.docVIP

拓展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的几个方向.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拓展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的几个方向.doc

拓展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的几个方向   凡成熟的学科,必有稳固的史料基础,无史料基础,则学科地位极难牢固。我非常赞成“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心”的建立,期待中心今后能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料打一个扎实的基础,这是开创性的事业,值得长期坚持和积累。   中国当代文学的史料基础长期没有建立,不是学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而是人性弱点所至。“贵远贱近,向声北实”是人性常态,除非我们有很强的历史眼光与判断力,但人性弱点常常会让人在这方面消极。我1985年到山西作协《批评家》杂志当编辑,所见当时文坛名人稿子很多,但我们也不珍惜,发稿以后留两年多当废纸处理掉。后来我到《黄河》杂志,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手稿,是我当年和主编周山湖拿回来的,发稿后,原稿在编辑部放了多年,扔来扔去,没有人当回事。我自己倒是有些这方面的自觉,但也只是说说而已。现在手稿被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恰好处在书写习惯的转换时代,当传统的书写方式被电脑取代后,人们才发现原来的珍贵,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人,对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关注不够,希望以后我们能在这方面更有清晰的自觉意识。比如关于中国当代史料的搜集,有美国学者负责的一个大型学术项目早就完成了数据化,从1950年代到“文革”,搜集的文件、会议简报以及内部期刊类的史料,目前是这个领域最完整的,虽然它的重点是政治经济和制度,但涉及文学活动的史料也在其中,可惜当代文学研究还较少利用这个文献,所以我希望今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学者能更多地关心历史领域里的变化。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的搜集,常态的史料项目如手稿、日记、书信以及报纸、期刊和版本等常见的史料形态,我就不多说了,我提几种非常态的文献形式,这些文献相对原始档案来说,还有易得的可能,只要努力还有得到的机会。   第一,国家机关的连续出版物。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它的基本特点是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它在整体上受制于意识形态机关的领导。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意识形态机关管理的一个主要制度形式是出版连续的内部期刊,它把很多政策文件和指导性的工作意见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内部期刊来进行工作指导。这些出版物因为是内部发行,相对公开出版物保留了比较真实的历史状态,有些我们已知的历史现象,它可能更为丰富,有些则是我们未知的内幕。这些内部出版物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特别是对文学思潮、作家命运、批判运动的来龙去脉等,均有丰富的史料线索。如新华社当年主编的《内部参考》,其中涉及文学活动的史料极为广泛,从上层政策制定到下层反映,尤其是对一些作家作品的批判等涉及文学的史料,对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很有帮助。这个期刊现在已经数字化,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保存的,2001年春天,我在香港完整看过这个期刊,我可以负责地说,研究中国当代文学,这套期刊非常重要,它保留了相当丰富的史料线索。还有一套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辑的《思想界动态》,最近去世的李洪林先生当年就是负责编辑这个期刊的。这个期刊我没有完整读过,但读过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几种,我以为也是极重要的史料来源。还有一种《宣传通讯》,是中宣部办公厅主编的。这个期刊我保留了一大部分,20世纪50年代只缺1957年的,非常重要。比如许多文艺政策的制定、批判胡适和批判胡风的决策内幕等等。在原始档案未解密的情况下,这些内部文献是最接近真相的史料。我提到的这三种是中央一级的,其他省部级对应机关,其实也有大量类似的内部出版物,我们今后研究当代中国文学活动时,要建立起自觉使用意识形态机关内部文献的意识。   第二,文件和会议简报。当代文学中的许多重要活动与相应的会议有关,因为文联和作协是依赖国家意识形态活动的,而当时的工作习惯是凡重要的会议都要发会议简报,如第一次文代会和后来的历次作代会,都有大量会议简报。如果仅以后来公开出版的文献来判断当时的情况,可能看不到事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1956年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就印发过大量的会议简报,我看过其中一部分,涉及作家学者的情况很多,有些中央内部掌握的信息,比如对作家的评价性判断,只有在这些会议简报中我们才能看到真相。这个史源方向,我们做当代文学研究的人,也要尽可能去掌握。   第三,内部言论汇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常出现对作家的批判,在“十七年文学”中,这是最常见的现象。批判运动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习惯编辑“言论汇编”,有些后来公开出版了,如三联书店出版的胡适思想批判八大册,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胡风文艺思想批判汇编六大册等,但还有大量类似的史料没有公开出版,但这些“言论汇编”型的史料,无论是揭发还是作家检讨等,都保留了史料。对这些史料的使用,我想强调一点,就是我们对这些特殊时代产生的史料要有一些自觉判断力,也就是要了解当时这些史料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它的特殊性。陈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