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回族古寺图文整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湟回族古寺图文整理.doc

河湟回族古寺图文整理   河湟回族古寺   位于河湟谷地的洪水泉清真大寺以及围寺而建的民居   洪水泉清真大寺(图①),位于青海省平安县洪水泉乡洪水泉村,距离青海省平安县县城二十八公里。据《平安县志》记载,这座古寺最早建于明代 永乐年间,清代乾隆年间由山西工匠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历时十三年方竣工。所以这座古寺较为完好地保存了清代中叶古建筑的风格。1986年被青海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青藏高原上年代较早、保存完好的清真寺之一。   洪水泉清真大寺,占地面积约四千五百平方米,建筑布局由照壁、山门、邦克楼、礼拜殿及寺院等组成。建筑样式主要采用了中国传统古典庙宇建筑风格,特别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木雕和砖雕艺术,把不同宗教和民族的审美元素灵活地融入其中,是清真寺建筑艺术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堪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史上的一绝。   河湟地区地处青海东部、黄河上游,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伊斯兰文化、中原文化、藏文化、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是回、汉、藏、蒙古、撒拉等多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由于长期的民族交往和交融,使这里的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彼此包容的文化风貌,这一点在洪水泉清真大寺的建筑特色上,就得到了十分鲜明的体现。   洪水泉清真大寺的照壁,位于清真大寺大门正前方,长十米、高六米、厚近一米。这座照壁是一座仿木青砖砌成的庑殿顶一字影壁建筑,造型精美,通体扁长横卧,比例匀称,两边砖墩做成莲花须弥座。   照壁正面为美轮美奂的“百花图”(图②)。每一个花卉的图案都很精美,而且不尽相同,富于变化,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相连的绣球。每一个花卉图案外围都有一个花瓣为盘,花心部分雕刻着各种吉祥如意的动植物图案。   照壁背面(图③)墙体用手工水磨青砖砌成,整个墙面看上去砖缝细匀,光平如镜,这种砌法民间俗称“一炷香”。其工艺用石灰加糯米汁等原料拌成浆汁粘接青砖而成,壁心为一倒立的方框,雕一寓意吉祥的“凤麟呈祥”图案。   山门(图④)建于寺院南侧,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山门的两侧与围墙相连,为单檐歇山顶无梁架结构建筑,是用十六根柱子支撑起长十二米、宽八米的三间廊房的房顶。   山门顶部采用梁架结构(图⑤),没有一根房梁。其顶棚完全由短横木叠摞套接而成,民间俗称“二鬼担山”。   山门内廊筒子墙上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图⑥是福寿砖雕图案,图⑦是麒麟伴苍松砖雕图案。   邦克楼(图⑧)为三重檐六角攒尖顶楼阁传统建筑风格。据专家考证,这种建筑风格是清代鼎盛时期的典型建筑工艺技术。从图上可以看到,每层建筑的斗拱造法都不尽相同,富于变化,愈上愈显得精巧,造法充满灵动。整个建筑显得华丽、灵活,具有很高的观赏及研究价值。   邦克楼由两根巨大的通天柱支撑,外围有十二根柱子衬托,底部呈四方形,四周由花岗岩石条砌成,底层有门贯通后院,这种建筑结构,民间称为“二郎担山十二牛”。图⑨为邦克楼廊西墙壁上的砖雕,图案有梅、兰、竹、菊。   邦克楼一层为方形建筑,灰色砖墙,墙面砖雕上有动植物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邦克楼内部(图⑩)为空心转角,造有旋转楼梯,从一层室内扶楼梯而上,可达最上面的三层。从顶层放眼望去,寺院和村落景色尽收眼底。图11为雕刻精美的阿文砖雕。   礼拜殿(图12)可容纳上千人同时礼拜,是洪水泉清真大寺最重要的建筑,在建筑上则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礼拜殿坐西朝东的建筑规则。   图14为礼拜殿房脊中间精美的琉璃殿宇、宝瓶和花脊雕刻等造型。图15为礼拜殿西侧的一组栩栩如生的砖雕屏风。   礼拜殿八字屏墙(图16),边框砖雕纹饰为莲花缠枝纹,壁心不饰任何图案,是典型的“一炷香”工艺。   礼拜殿的建筑设计采用中国古典式卷棚歇山式建筑手法,由前廊、大殿和后窑殿组成。结构上由十二根大柱和八根明柱支撑。面阔五间,进深七间,基座平面呈凸字形。外观为单檐歇山顶,正脊冠以宝顶,正脊、垂脊砖雕大小花卉图案,层次显明,形象逼真。其中,礼拜殿前廊北筒子墙屏扇砖雕(图13)工艺最为繁缛,所雕刻的图案有梅花、鸟儿、牡丹、书画印章、汤瓶、石榴、白鹭、琴、南瓜、鼎等。   礼拜殿内部(图17)是传统小式大木,明次间缝上中间用七架梁;两山峰上另加中柱;前后金柱、檐柱间各用双步。大梁和木墩架成“人”字形顶棚,这种传统的建筑工艺被称为“三角踩空”。   后窑殿前承大殿,与大殿连作一体,为重檐十字顶。图18是礼拜殿的后窑殿,其装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空中楼阁式,栏杆、廊道、斗拱、窗棂等一应俱全,木制工艺细腻而精美。下部为格门式屏风,雕满了各式木制博古纹样,   后窑殿的内部壁面尤其精致,壁面全部用木镶成。上面部分为天宫楼阁式,有平坐栏杆、格门、半拱,上承天花藻井;下部为格门式屏风,格心同样雕满各式博古纹样。图19是后窑西侧的木雕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