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亲”真“清”真君子(外二篇).docVIP

真“亲”真“清”真君子(外二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亲”真“清”真君子(外二篇).doc

真“亲”真“清”真君子(外二篇)   2016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在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上首次用“亲”“清”两字阐明新型政商关系。我认为这是用中华传统的君子文化对于新型政商关系最恰当诠释。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传统理想人格模式,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由此而形成的君子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道德精神的集中体现,而且也展示了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新型政商关系的“亲”和“清”,是君子文化的精髓。其最鲜明的特点就在于它提出了人生活于社会之中,应当堂堂正正地做人,成为一个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君子。君子文化是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融合的产物,也就是知和行的统一。   那么,君子是如何看待“亲”与“清”?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全靠王茂生夫妇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卓著,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子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腕,当众喝下三大碗说:“我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接济,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薛仁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唯独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这就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   可见,在君子眼中的“亲”与“清”,是一对孪生姊妹,相辅相成,既“亲”又“清”。并不因其“清”而“疏”,也不因其“亲”而“浊”。有一句经典,道破君子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君子和而不同。和,和睦相处谓之“亲”;同,同流合污谓之“浊”。君子“亲”而不“浊”,既“亲”且“清”,才是真君子也!   那么君子与小人看待“亲”与“清”有何区别?   在《庄子?山木》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桑户日:“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日:‘为其布与?赤子而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而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日:‘彼以利和,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和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从这个故事看得出来君子与小人对待“亲”与“清”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君子之交因为没有利益的“清”而“亲”之,患难之时,也能不离不弃,这种亲情是长久的;而小人之交因为有利益的“浊”而“亲”之,患难之时,也就利断义绝!此正所谓“小人同而不和”。   习近平用君子文化来界定新型政商之交,用“亲”与“清”来丈量新型政商关系,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因子的继承和发扬,是从源头厘清新型政商关系的“中国创造”。习近平指出,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讲真话说实情谏诤言,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指南,言简意赅,富含哲理,既是目标又是方法,既是标尺又是原则,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真“亲”真“清”,契合君子文化内涵,符合国人价值取向,必将成为新型政商关系行为规范而蔚成风气。   有胆识方能担当   近日,看《秦汉兴替》,引发了对于“担当”一词的思考。   说是在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春正月,有一男子突然来到皇宫外,自称是卫太子刘据(曾因“巫蛊事件”而被汉武帝所废逃亡太子)。公车令急忙入报,连堂堂的宰相霍光也惊出一身冷汗,连忙传令百官审视虚实。人们围着这个男子,有人说是真的,有人说是假的,结果无从证实,谁也不敢复命。不一会儿,有一官吏乘车来到,他下车以后,拨开人群,上前略一瞧,便喝令左右:“速把这妄男子拿下!”左右从人立即上前把他捆了起来。百官以及吏民相率惊视,原来来的这位官吏是京兆尹(都城最高长官)隽不疑。有位好友见到这般情景,捏着一把汗,急忙挤到隽不疑面前说:“真假难辨,还是不要冒失啊!”隽不疑昂起头来,向众人说道:“这有何疑虑?即使是真太子回来了,也不过是投案自首的罪人,有何疑难不便处理呢?”众人听了,都服隽不疑的高见。事后,霍光十分感慨地说:“公卿大臣当用经学儒术,明于大义,不然理事无章!”   现实生活当中,当出现了故事中的情形时,现在就叫作所谓的“突发事件”,此时,就非常需要有个像“隽不疑”这样的人出现,来拨开众人,说一句:“这有何难……”但是,这一句“这有何难……”不是谁都能说得出口的,也不是谁都敢于说得出口的。这里边有个“胆”的问题,不仅如此,还有一个“识”的问题。   但凡是“突发事件”,就不是一个鸡毛蒜皮的事情,也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