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概要.ppt

人民版必修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必修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概要

1、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隋兴起 隋文帝 隋炀帝 (2)唐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增加考试科目 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设武举、殿试 高官主考 (3)宋朝进一步完善 (4)明清实行八股取士 (5)公元1905年,科举制被袁世凯等人废除。 分科考试 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 世界影响 2、科举制:考试选官 (1)实质: 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3)局限性: ①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2)积极性: 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③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 ④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追求公平公正。 实行时间 选官制度 特点 局限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 正制 科举制 西周至 春秋 官职 世袭 被限定在贵族范围 汉 魏晋 南北朝 以官举士来源基层 中正评定授官依据 成为世族把 持政权工具 隋唐北宋 明清 考试选官 仕途开放 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 封闭性: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 选官制度的变化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 忠 奸 难 辨 君权与相权 官 吏 难 选 选官制度 腐 败 难 治 监察制度 地 方 难 管 地方制度 皇帝的烦恼 1、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区划 (1)秦代: (2)汉代: (3)唐代: (4)宋代: 五、行省的设置 ——地方行政区划 郡、县 州、郡、县 道、州、县 路、州、县 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 (1)行省的设置 ①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 ③宣政院辖区: 山西、河北、 北京、山东 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 路、府、州、县 元代的行省 蒙古: 东北: 云贵: 台湾: 岭北行省 辽阳行省 云南行省 澎湖巡检司 (2)行省受中央节制 ①民政——中书省 ②军政——枢密院 ③觐见制 ④监察制 ⑤互迁制 3、明清沿用行省制度 (1)明代:省、府、县 (2)清代:省、道、府、县 4、行省设置的意义: (1)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朝 代 地方行政机构 秦朝 郡、县二级制 汉初 郡、县二级制 汉中后期 州、郡、县三级制 唐 道、州、县三级制 宋 路、州、县三级制 元 省、路、府、州、县 明 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 清 省、道、府、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趋势: 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权力削弱; 小结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君主主宰国家的一切大权。相权被不断分割,且权利日益削弱,对皇权的威胁也日趋减弱。 (2)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小结与评价 地方分权 集中 中央集权 集中 皇 帝 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巩固:“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下列关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B 巩固:李斯曾说过,“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