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空电浆爆发现象
太空電漿爆發現象
文/郝玲妮1、陳秋榮1,2,3
半世紀太空探索最顯著的成果之一為發現太陽系充滿豐富的電漿現象。經由人造衛星所攜帶的科學儀器可直接探測地球的太空電漿環境特性與觀測太陽的電漿現象。本文將對於太陽系之太空電漿爆發現象,包括地球的副磁暴與太陽閃燄,及其產生之可能物理機制做一簡短介紹。
一、太空電漿–天然的電漿實驗室
太空電漿是電漿科學主要的研究領域之一。半世紀前人類第一次以人造衛星將蓋格計數器帶入太空,即發現近地球太空的范艾倫輻射帶(位於約 2-5 個地球半徑處)充滿高能帶電粒子,隨後發現了地球磁層與太陽風等。過去五十年太空船幾乎已造訪了太陽系的九大行星(除了冥王星)與其衛星及彗星等,並對太陽做深入的觀測,證實了電漿在太陽系無所不在的事實。而我们的太陽系只是整個宇宙中的約 1022星球之一,統計上可推論電漿應是太空宇宙的普遍成份。光波、無線電波、X- 與Gamma Ray等的探測也顯示許多的天文現象與電漿的存在息息相關,如脈衝星、accretion disk、jet與恆星風,及宇宙射線之加速等。如果說宇宙物質百分之九十九的成份是電漿可能也不為過,然至目前為止,太空電漿的直接「實地」探測僅限於我们的太陽系。在本文中太空電漿之焦點將是太陽系的電漿。
太空電漿與實驗室電漿最大不同之處為參數與邊界條件。太空電漿的密度相對的小許多,例如在磁層與太陽風中粒子密度僅約為1-10cm-3,碰撞頻率極低,一般稱為無碰撞電漿。太空電漿現象非在控制的環境下所產生,所伴隨之物理現象因此有其獨特之處,其研究為基礎電漿物理很重要的一部份。利用人造衛星進行太空電漿的量測與觀測為太空電漿研究不可或缺的方法。而唯有在太陽系,太空電漿的研究可達到觀測、實驗、理論與模擬深入相互比對與驗證的最高層次。太空電漿的探測雖已進行許久,然人造衛星運行之範圍僅為浩瀚太空之一角,相對於其他行星,地球的太空環境為最廣為探測之自然電漿實驗室。而最近二十多年經由人造衛星進行對太陽的觀測,使得科學家對於太空電漿有更深入與廣泛的認識。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兩項廣為研究的大尺度太空電漿爆發現象--太陽與地球之電漿風暴,或一般所稱之太陽閃燄與地球的副磁暴。
太空電漿為一多粒子與電磁場交互作用之非線性系統,其基本物理定律為帶電荷粒子之運動方程與馬克士威爾方程。然大尺度現象涉及數量龐大的粒子,如地球的磁層約有1023粒子,無論是解析或數值模擬均有很大的困難。一般描述大尺度電漿現象,所應用之物理定律為一套磁流體方程,其最大的缺點為無法描述離子與電子尺度之微觀動力學。在磁場較弱或電漿參數 β(熱壓與磁壓比)較大的區域,質子迴旋半徑會變的很大,接近物理現象的特徵尺度,此時磁流體理論,尤其是完全導體假設並不適用。後者引申的特性為電場近似垂直於磁場,此乃由於在無碰撞的情況下,帶電粒子沿著磁場有很高的移動性,因此不易建立沿磁力線方向之電場。電漿為完全導體的特性還包括電漿與磁場是凍結在一起,亦或是,電漿移動時會帶著磁力線一起動。此性質也是當太陽風由太陽往行星際噴發時,會帶著太陽的行星際磁場一起之因。由於電漿與磁場之緊密結合,大尺度之電漿運動可以磁管(flux tube)之概念描述之。一磁管由一束磁力線與其所包含之電漿所構成。而扭轉一磁管可形成所謂的磁繩(flux rope),如圖一所示,造成磁能之增加。磁管與磁繩的概念對於了解大尺度太空電漿之爆發現
圖一:磁管與磁繩之示意圖。
磁力線重連為將磁能轉為電漿動能與熱能之過程,也是加速電漿最有效之物理機制之一。當兩種來自不同來源之電漿,若其所攜帶之磁場方向相反且具有非完全導體效應即有可能發生重連現象(圖二)。找尋太空環境中磁力線重連發生之觀測證據與理論模式之建立為太空電漿重要之研究主題 [1,2]。天文系統中有些電漿爆發現象也被認為可能是磁力線重連所導致。
太陽系的電漿環境主要之成份為質子與電子及少數之其它離子與帶負電之灰塵粒子與原子。近地球的太空環境自40公里以上即有帶電粒子的存在,然在約600公里以下的電離層,中性氣體為一重要成份。圖三所示為地球磁層磁力線之示意圖,為原地球磁偶極產生之 dipole field的變形。地球磁場與太陽風之間存在一明顯之介面,稱之為磁層頂,在向陽面受太陽風的壓迫平均位置約為10個地球半徑,而在背陽面的磁力線會被太陽風拖曳形成如彗星尾之磁尾,可延至上百個地球半徑。由於太陽風為超音速,因此會在行星磁層前形成一弓形震波。地球磁層與太陽風之電漿均為很好的導體,因此不易混合,而各自存在於自己的區域,在九大行星中除了金星與火星都存在類似地球磁層之行星磁層。磁層頂的位置則為太陽風動壓與磁層磁壓達成力平衡之結果。經由人造衛星所攜帶之磁場電場與電子離子探測儀器,可直接量測得到磁層與太陽風之電漿性質如密度、溫度與速度及磁場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