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高级技工校学工作情况汇报.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筹建高级技工校学工作情况汇报

申办高级技工学校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您们好!首先我代表青海省工业技工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及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将学校申办高级技工学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我校创办于1979年,隶属青海省教育厅,2003年晋升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学校。学校建有国家级车、铣、刨、磨、电子设备装调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站、特殊工种技能鉴定站、计算机职业技能鉴定站,担负着青海省机电、建材、信息、通讯、化工等行业的工业企业一线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鉴定工作。学校2003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青海省重点技工学校;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至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和国家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6年被评为青海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西宁市文明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2011年被评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二个校区,占地面积151022平方米,建筑面积71594平方米,其中城南主校区(占地110579平方米)是2010年全面起用的新校区,学校实习场所占地17328.96平方米,拥有机电实训楼、机加工、钳工、电工实习场,还有电工电子、电力拖动与PLC、数控编程、计算机多媒体制作等20个实训室,大中型实习、实验设备349台套。 学校经过多年的创业和发展,不断优化教师队伍,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可持续性发展。现有教职工198人,专任教师145人,专任教师中文化基础课教师2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技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118人,占教师队伍专任教师总数的81%。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0人,中级职称63人。我校的专业设置适应青海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我省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和百个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开设有机械、化工、电工电子三大专业群,学校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电器运行与控制、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化学工艺五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学校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电工电子、数控技术应用,化学工艺实训基地建设单位。所办专业具有较强的地域经济发展支撑和行业依托。学校常年开设了高技、中技层次的钳工、维修电工、CAD,电工电子、数控技术应用,化学工艺等专业基本实现了多学科、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历年来,学校凭借优良的教学质量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连续多年在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举行的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招人员的岗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前的强化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短期培训,近三年来,共培训6210人。年职业培训规模按人次计算,每年都在2000人次以上,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学校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准则,以企业生产实际为依据,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近三年为我校及省重工职校、西宁世纪职校、门源职校等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2602名毕业学生进行中级、高级职业技能鉴定,为青海盐湖海纳公司、青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职职工515人进行中级、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已有了很大发展,为申报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学校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狠抓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现有学历教育在校生3041人。学校在青海省职业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申报高级技工学校的基本思想 我们积极申报高级技工学校,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申办高级技工学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说,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行过程中,高技能人才的供求关系已趋严重失衡,出现了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这已成为阻碍我国企业发展、影响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瓶颈”,并威胁到我国“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并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若干政策,以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青海省也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我校申办技师学院正是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2、“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将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钢铁、装备制造、盐化工、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聚集,并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青海省产业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