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教学课件 七动力学3.pptVIP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笼效应(cage effect) 扩散控制和活化控制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步骤: 1.反应物分子A、B扩散到同一溶剂笼中形成遭遇对A:B; 2. A:B发生生成产物或不发生反应而重新分离 3.产物从笼子挤出 1.当 , 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用稳态近似法处理 酶催化的反应速率曲线 第11节 光化反应 光的波长与能量 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光化学基本定律 臭氧层空洞的产生与防止 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 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 第8节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有效碰撞次数就是化学反应的速率。 例:A+B→P 为了简化计算,采用硬球模型: 1、分子为简单的刚性球体; 2、分子之间除了碰撞瞬间外,没有其他相互 作用; 3、在碰撞的瞬间,两个分子的中心距离为它 们的半径之和。 有效碰撞分数 反应临界能(threshold energy of reaction) 缺点: 1、没有考虑碰撞时分子内部结构及能量的变 化细节; 2、Ec不能理论计算得出; 3、 计算值与试验值有相当的差距; 4、对几率因子P未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过渡态理论(transition state theory) 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假设 反应体系的势能是原子间相对位置的函数 在由反应物生成产物的过程中,分子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活化络合物或过渡态; 活化络合物的势能高于反应物或产物的势能; 活化络合物与反应物分子处于某种平衡状态。总的反应速率取决于活化络合物的分解速率。 双原子分子的势能曲线 势能面 过渡态理论的优缺点 试将下列化学反应设计成电池 5. Ni (s)+H2O (l) → NiO(s)+H2 (g) 6. Pb(s)+Hg2SO4 (s) → PbSO4 (s)+2Hg (l) 7. ?H2 (g) + AgCl (s) → Ag (s) + HCl (aq) 8. 2Br-+Cl2 (g) → Br2 (l) +2Cl- 令: 频率因子 概率因子又称为空间因子或方位因子。 由于简单碰撞理论所采用的模型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存在偏差,所以用几率因子来校正。 1、对简单级数反应:对阿仑尼乌斯公式中的指数 项、指前因子和反应临界能都提出了较明确的物 理意义,认为指数项相当于有效碰撞分数,指前 因子A 相当于碰撞频率。 3、不但解释了lnk~1/T成直线关系 ln(k/T1/2)~1/T得到更好的直线,尤其在较高温 度时。 碰撞理论的优点: 2、简单的反应:k理≈ k实。 过渡态理论是1935年由艾林(Eyring),埃文斯(Evans)和波兰尼(Polany)等人在统计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由反应物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过渡态,而形成这个过渡态必须吸取一定的活化能,这个过渡态就称为活化络合物,所以又称为活化络合物理论。 用该理论,只要知道分子的振动频率、质量、核间距等基本物性,就能计算反应的速率系数,所以又称为绝对反应速率理论(absolute rate theory)。 双原子分子的势能曲线 当r>r0时, 有引力,即化学键力 AB双原子分子势能曲线如图所示: 当r<r0时,有斥力,势能迅速增大 当r=r0时,体系势能达最小值 对于反应: 令A沿双原子BC连心线方向从B原子侧与BC分子碰撞时,对反应最有利。 E=f(rAB,rBC) 随着核间距rAB和rBC的变化,势能也随之改变。 这些不同点在空间构成高低不平的曲面,称为势能面,如图所示。 ≠ 图中R点是反应物BC分子的基态,随着A原子的靠近,势能沿着RT线升高,到达T点形成活化络合物。 随着C原子的离去,势能沿着TP线下降,到P点是生成物AB分子的稳态。 D点是完全离解为A,B,C原子时的势能;OEP一侧,是原子间 的相斥能,也很高。 A+BC AB+C A+B+C R P D 反应T点与R点的势能之差为势垒, 即为过渡态理论的反应的活化能 A+BC AB+C A+B+C R P D 在势能面上,活化络合物所处的位置T点称为马鞍点。 该点势能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处的稳定态能量R点和P点相比是最高点,但与坐标原点一侧和D点的势能相比又是最低点。 如把势能面比作马鞍的话,则马鞍点处在马鞍的中心。从反应物到生成物必须越过一个能垒。 回章首 过渡态理论假设: 1.反应物与活化络合物能按达成热力学平衡的方式处理; 2.活化络合物向产物的转化是反应的决速步。 ≠ 1、 、Ea、Ec地位相似,温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