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节目的组织及内容建议-ETV-主页
體育教育電視節目
參考資料
一. 節目名稱:邁步向前的香港體育
二. 適用年級:中一至中七
三. 學習重點:
1. 認識香港體育運動的近期發展
2. 認識香港學校體育的近期發展
3. 鼓勵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模式
四. 節目內容:
這個節目是《香港體育歷史》的延續,內容介紹1997年後香港的體育運動和學校體育的發展。節目分七部分:
第一部分 香港體育政策的制定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懷抱,翻開了歷史的新一頁。香港回歸祖國之後,體育運動的發展受到基本法所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可自行制定體育政策,而民間體育團體則可依法繼續存在和發展。
2002年,特區政府重新檢討香港的體育政策。2003年,特區政府宣布成立體育委員會,就制定和落實體育政策路向方面,執行督導和統籌工作;並決定從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三方面發展香港的體育運動。特區政府這一次制定的體育政策,是香港歷史上最全面、最長遠一次。
第二部分 學校體育課程和「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在教育方面,為了幫助學生迎接21世紀的挑戰,由2002年開始,香港進行了課程改革,而體育學習領域的課程指引亦相繼推出。2002年頒布的體育課程,宗旨是幫助學生學習體育技能,獲取體育知識,並養成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從而建立積極、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寬敞的校舍設計,為學校發展體育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學校的體育課程亦趨多元化,課堂比以往更有趣。不過體育課的課時始終有限,所以很多學校都會利用課外活動,來增加學生接觸體育活動的機會。雖然課外活動不能取代正式的體育課,但卻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
香港大部分學校都參加了「學校體育推廣計劃」。「學校體育推廣計劃」會配合學校的日常運作,利用學校的體育設施,來編排各項體育活動,讓學生於課餘時間,在熟悉的環境中參與體育活動。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由2001年開始推行,目的是引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並為他們提供參與體育的機會。計劃包括運動教育、外展教練、聯校專項訓練、運動獎勵等等附屬計劃。「學校體育推廣計劃」不但為學生提供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亦提高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認知水平。經過多年的推廣,很多學生都參加了「學校體育推廣計劃」附屬的「sportACT」 或「sportFIT」獎勵計劃,恆常地參與體育活動,鍛煉身體,而獲得活力校園獎的學校亦越來越多。
第三部分 體育普及化
在香港,很多私人和商營會所,都設有康樂體育設施。至於公共康樂體育場地,更加各區都有。市民大眾可以利用這些場地和設施,進行運動,亦即是屬於競技性質的規範化比賽或者遊戲;又可以做一些有助身心愉快和精神鬆弛的康樂活動;或者在餘暇時間,進行一些消閒活動。
普及化是香港體育政策的重要方向,而推動體育普及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擔當了重要的角色。在香港體育活動方面,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要提供一個普及體育的培訓,同時亦向學校和地區人士提供一個中層和基層的訓練,希望可以揀選到有潛質的學員,代表香港出賽。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會跟不同的團體合作,舉辦不同的康樂體育活動,例如同樂日、訓練班和運動比賽。由於各地區設立的體育會和區議會有豐富的地區工作經驗,所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亦經常和這些地區組織攜手合作,推動地區體育發展。
談到地區體育發展,大埔區的足球隊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大埔是第一支由地區聯賽升上甲組職業聯賽的地區球隊,每逢大埔隊比賽,大埔的街坊都會到場打氣。因此發展地區體育活動,不但可以推廣體育活動,提升運動水平,而且可以加強社區的凝聚力,建立正面的社區精神。
第四部分 體育精英化
普及體育和精英體育是相輔相成的,有優秀的運動員,有高水準的比賽,對提高市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很有幫助。因此政府在推行體育普及化的同時,亦積極發展精英體育。
踏入20世紀90年代,中港之間不論在體育資訊及技術方面,教練、運動員和專家方面,交流日趨頻密,香港回歸祖國之後,交流就更加方便。這個機遇,成為香港發展精英體育的有利因素。香港利用中國的體育資源和經驗,再配合自己的優點,將體育水平推上更高峰。所以,近年香港運動員人材輩出,絕非偶然。
其實,香港青少年的運動水平是相當高的,只不過是學業和工作的關係,影響了他們的練習,才沒法進一步發展。為了鼓勵和培育更多青少年投身體育事業,政府已經制定一系列支援運動員的計劃。希望在這些計劃支援下,香港運動員在不久的將來,無論在個人抑或隊際項目,都可以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第五部分 334學制下,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情況
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香港的中學已經設立體育會考科,而各大學就陸續開辦有關體育的學位課程,培訓本地體育人材。由2009年開始施行的334學制,中學除了一般體育課之外,亦在高中開設體育選修科,讓有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