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语文选修《定风波》教学设计.docVIP

2016苏教语文选修《定风波》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放体验,拓展感悟——《定风波》课堂设计 执教者:江苏省海门中学 高迎九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情感,提升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2.联系拓展,感悟探究写作意图,加深学生文学素养和人生体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代文豪苏东坡才华横溢却人生多舛,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被贬在外,看尽人间冷暖,尝尽人间艰辛。面对深重苦难,苏东坡又表现出怎样的性格和态度?就让我们通过对他的《定风波》一词的赏析来加以细细体会。   《定风波》一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余秋雨在其《黄州突围》一文中曾说:“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一种挣扎和超越。”苦闷的日子里,苏东坡以超人、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在“挣扎”之后“超越”的大胸襟、大气魄。   二、初读音律,把握节奏,体验情感基调   要求:先请学生一人朗读,教师引导提示后全体学生诵读,注意把握词语的抑扬顿挫和文句的舒缓轻重,重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提示:1.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2.读出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再读诗句,体味语言,理解蕴含感情   要求(一):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分钟,推荐代表发言、交流:你最喜欢上阕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提示:   举例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明确:“穿林打叶声”形象真切地描摹出风雨之声以及风雨之大,“吟啸”意即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此句中“何妨吟啸且徐行”同引言中“同行皆狼狈”对比,雨中漫步从容不迫悠然自在,极富浪漫色彩,突出了诗人鲜明独特的个性。   拓展:“何妨吟啸且徐行”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句,陶、苏两位诗人性格、气质相似,可作适当比较。   举例2.“一蓑烟雨任平生。”   明确:此处“烟雨”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亦是指政治上的坎坷磨难。诗人对于“烟雨”早已经习以为常,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诗人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要求(二):诗人在上阕中的这种闲适恬淡开朗的心态,是否表示当时他的处境已经改善了呢?请从下阕中找出依据作出判断。   提示:   举例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明确:“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了,这时身上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明写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暗指政治舞台上的升沉不定、变化莫测,诗人依然处境艰险、内心苦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因此借酒浇愁,以解胸中块垒。   举例2.“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明确:政治舞台上的升沉不定,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过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活。体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旷达、自适,但并不颓丧沉沦的人生态度。   拓展: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曾经这样感悟人生:“每个生命都会下雨。”“风雨”之中,我们该选择怎样的人生姿态?   当处于人生的困境中时,我们可以依赖的信仰又是那么的苍白无助:儒家主张“入世”,而恰恰就是这“入世”带来了让人伤感沮丧的风雨;道家宣扬“出世”,可对雨后初霁的期待,又让人难以割舍那份牵挂;佛家更是无法依靠,“来世”毕竟太过缥缈虚幻。真正可以依赖的,其实唯有自己的内心,谛听心的声音,你会在平静中找回平静。   四、联想体验,品味心境,参悟达观态度   要求:课堂上播放三首跟“风雨境界”有关的歌曲,请学生们比较体会,其中哪一首营造的意境同本词中作者的心境最为契合?   提示:这三首歌跟风雨都有着关联,但却传达着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首是周传雄的《弱水三千》,出自《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的表白:“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首歌的情绪在凄风苦雨中显得悲观、抑郁、沉沦。   第二首是郑智化的《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但这样的宣泄有些禁不住品嚼,那种声嘶力竭有点“无知者无畏”的鲁莽,少了些沉稳、厚度和内蕴。   第三首是钢琴曲《雨的印记》,音乐风格兼融东方的抒情与西方的典雅细致,以幽美的曲调细腻地抒写屋檐下雨滴滴落、雨丝滑落的感觉,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倾诉。表现出一种沉静、淡定、洒脱、从容。   总结升华,结束学习:既然在尘世中,我们的生命无法完全超脱,那么,我们何不用自己的方式让生命沉着、乐观、旷达一些?争之必然,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