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1:关于教育学原理案例、讨论)课件.ppt
京师大学堂每周授课时数表 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 陈桂生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一文中,认为 1.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属于教育科学。而教育学不是科学。 “教育科学”是什么?一般说,科学以经验事实为研究对象。简单地说,它回答“是什么”问题。这不是说它只是给经验事实加一个概念,说出一种名称了事,而是研究一种现象与另外的现象之间的联系,从中发现某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根据观察、统计、分析作出关于某种事物性质的假设,经反复观察与实验,证明只要存在那一定的条件,必定会发生那种现象(结果),就可认定发现了那种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认定教育科学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教育学算得上“教育科学”么? 教育科学因以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它旨在认识教育世界,不直接指导实践;指导教育实践的,是另外一套学问。因为教育实践所需要的理论指导,主要是回答教育“应当是什么”、“应当发生什么? 2.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实践规范,或关于教育实践规范的解释,是“规律”么?“教学原则”是“规律”么? 教育学中的“规律”,有些是正确命题的演绎。如“教育的阶级性”是从阶级存在的条件下人的阶级属性、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质命题中推论出来的。这种从正确命题中推论出来的假设,如果辩护理由充足,并经得起批判,不失为有价值的结论,但它属“价值一规范”理论,如果“教育的阶级性”这样一个命题,是根据充分的事实材料概括出来的结论,并经得证伪的检验,才算是科学原理,而教育学对这类命题,大都限于引经据典和举例说明。. 教育学中还有一些“规律”,属于行之有效的经验的简单概括。某些教育经验长期行之有效,可以假定它符合客观规律。其实,这类经验犹如郎中的处方,虽能治病,而郎中本人往往说不出所以然,即他不明科学的原理、药理。 3.结论: 如果说教育学中的“科学”成分较为稀薄,那么,其中的“价值一规范”成分却相当浓厚。 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检查,前者是其缺陷;以“实践教育学”的眼光看来,后者正是其长处。因为某种教育抉择有价值,人们才去实践。教育作为有价值的活动,涉及教育情境及措施,需要在价值评价与选择基础上确立恰当的规范,分清应当怎样看待,不应怎样看待(思想规范),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行为规范),才能给予实践者以适当的指导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是“教育应当发生的现象及其规范”(姑且套用原有句式),其任务在指导教育实践。关于教育应当发生的现象的立论,关于使教育应当发生的现象得以发生的规范的立论,固然要有一种科学根据,但倒也不必尽如教育学所说根据“规律”就足以确立教育规范。 讨论的问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规律与规范、科学与经验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 * * * 《学记》 ?《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值得认真研究.它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学校制度,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系统论述。虽然时隔2000多年,但是对今天的教育仍富有现实意义。 发虑宪,求善良,——深谋远虑(思虑规律),物色好人(求贤纳士),足以謏(xiao)闻,不足以动众.——可以赢得一些好名声,但还不能够鼓动民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如果礼贤下士,亲近与己疏远的人,就可以鼓动民众,未足以化民.——但还不能够感化,教化民众.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如果要想感化和教化民众,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古时的统治者开始发出谋虑计划和颁布法令政策的时候,能够先时广泛地征求德行高尚人士的体检,来辅助自己,这仅是个人的善行,只能做到小有声誉而已,还不足以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能卑躬屈己礼贤下士,亲近疏远的人,这虽然能够耸动群众听闻,但还是不足以感动群众,教化人民.如果天子诸侯士大夫要以自己的佳言善行感化民众,使之养成一种美好的风俗习惯,就非要重视立最设教不可】 玉不琢,不成器;——玉质虽美,不经雕琢,不能成精美玉器;人不学,不知道.——人有天赋但不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道——贵贱长幼尊卑;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中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古代君王建设国家,统治人民,都把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兑(yuè说)命曰:——《尚书》(《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