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T和MRI影像诊断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分析.doc
CT和MRI影像诊断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CT和MRI影像诊断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36例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行CT和MRI检查,对肿瘤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神经鞘瘤的形态比较规则,有17例;涎腺肿瘤的形态多不规则,有8例;两者边界多清楚。神经鞘瘤位于颈鞘内18例,涎腺肿瘤位于茎突前方10例;涎腺肿瘤多向前、内侧移位,神经鞘瘤多向咽旁间隙两侧移位。结论: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颅底肿瘤; 咽旁间隙; CT; MRI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9-008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9.045
咽旁间隙肿瘤的位置较深,与神经血管的联系十分紧密,不容易作出准确判断。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有较多种类,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占80%和20%,其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所以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明确诊断对病变的处理至关重要[1]。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对36例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36例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8~60岁,平均(42.2±3.6)岁。临床表现为说话不清楚,咽部有异物感,颌下触及肿物。
1.2 方法
CT扫描:采用64排CT扫描机进行检查,设置扫描参数为:220 mA,120 kV,层厚2~5 mm;以听眶下线为扫描基线,患者取仰卧位,扫描时上界达海绵窦,向下至舌骨水平,依据病情可加大扫描范围,以免出现遗漏。
MRI扫描:采用3.0T磁共振进行MRI扫描,T1WI(TR/TE:500/18 ms),T2WI(TR/TE:2000/90 ms),矩阵为256×256,层厚为5 mm。先行矢状位T1WI扫描,扫描范围上至海绵窦,下至舌骨大角水平,常规行冠状位和轴位扫描。
对病变的大小、形态、侵犯范围及强化程度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
2 结果
2.1 病变特点
本组多发2例,单发34例,均位于咽旁间隙,其中左侧15例,右侧21例;病灶最大径为2.0~9.5 cm。20例为神经源性肿瘤;12例为涎腺来源肿瘤;4例为其他类型,包括淋巴瘤1例、血管瘤1例、纤维性肿瘤2例。
2.2 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神经鞘瘤CT表现为斑驳状强化灶或不规则岛状,其密度低于肌肉组织,其中2例伴有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涎腺肿瘤CT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显示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呈不规则状,其中2例钙化,为多形性腺瘤。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纤维性肿瘤及淋巴瘤增强扫描强化明显;血管瘤增强扫描,静脉期为片状强化,动脉期为不明显强化,延迟期为明显强化,病变内分布有点状钙化灶,详见表1。
2.3 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神经源性肿瘤中2例位于颈动脉前方,18例位于颈鞘内,外动脉、颈内分离,分别向外、前侧移位,颈静脉移位至后、外侧;肿物均上界至颅底。涎腺肿瘤中11例位于茎突前方,1例位于茎突外。脂肪间隙向两侧移位5例,向前、内侧移位7例。病变位于颈鞘前方10例,包绕颈鞘1例,颈鞘前方病变与颈鞘内血管的关系不明显。淋巴瘤表现为颈鞘前及茎突肿物,咽旁间隙消失,详见表2。
3 讨论
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式较多,且解剖比较复杂,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所以术前做好肿瘤的诊断至关重要[2]。笔者所在医院对36例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咽旁间隙部位深,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交错复杂,发生于该区的病变仅根据临床表现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活检亦较困难和危险,手术解剖难度高,故影像学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和了解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无CT和MRI的时代,只能依靠平片、腮腺造影和血管造影来诊断咽旁间隙肿瘤。在咽侧位和颅底位平片上可见咽侧壁隆起,并大致推断肿瘤的范围,除了含有静脉石的血管瘤能明确诊断外,对其他肿瘤均不能确诊。而腮腺和血管造影只能根据腮腺导管或血管的移位来推断肿瘤是否来自腮腺、部位和大小等,诊断的价值均有很大限度。自CT和MRI技术发展以来,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水平有了质的飞速的提高。C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4月尝鲜不重样.doc
- 4次搬家难舍“房客奶奶”,环卫工夫妇善举获赞“中国好人”.doc
- 50%左右的心脏病患者服药出问题.doc
- 500米,大妈为空气而战.doc
- 50万成功买断老公却遭情感无间道.doc
- 50例低血糖昏迷临床分析.doc
- 512例毒蛇咬伤患者急诊救治分析.doc
- 5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doc
- 52例小儿静滴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doc
-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doc
- 中国银行马鞍山市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docx
- 1万吨马铃薯气调储藏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拿地备案立项.doc
- 2×350MW超临界CFB循环流化床燃煤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申批征地用.doc
- 机器人编程基础教学教案.docx
- 邮储银行咸阳市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docx
- 2025年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合同.docx
- 2万吨年新能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5GW年储能系统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申批备案.doc
- 中国银行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湖北地区.docx
- 4×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电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doc
- 中国银行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吉林地区.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