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BNAMR清O华金融女生的求职路ABNAMR清O华金融女生的求职路ABNAMR清O华金融女生的求职路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2《地图上的发现》导学稿 语文S版
课型:新授课(精读课)
执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掌握的字。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2、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预习检测
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在课前完成(1)、(2)项内容:
(1)、初读课文,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的生字新词,达到读准读熟的标准。
(2)、第二遍读课文,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组长组织完成字、词、句的识记理解。
其他不理解的有:
二、自合探究
1、自主学习: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中注意学会倾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达成共识后,组长安排好发言人。
三、展示提升 1、交流 2、质疑
四、小结强调
五、检测反馈。
1、给下列的字注音并组词。
魏( )廓( )痕( )适( )携( )悬( )锯( )崖( )
2、 组词。
吻﹝ ﹞ 锯﹝ ﹞ 廓﹝ ﹞ 悬﹝ ﹞ 煤﹝ ﹞
勿﹝ ﹞ 据﹝ ﹞ 廊﹝ ﹞ 旋﹝ ﹞ 媒﹝ ﹞
3、多音字注音组词。
差 参 漂
六、拓展延伸。
查阅有关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其它资料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一、预习检测
在课前完成1、2项内容: 1、自学课后会写字、会认字并会组词。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检查预习情况。
二、自合探究
1、自主学习: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是怎样证明这一假设的?
(3)、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2、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中注意学会倾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达成共识后,组长安排好发言人。
三、展示提升
1、在交流中品读感悟,升华感情。
2、再读一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把自己的感受和同桌交流,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质疑。
四、小结强调
五、检测反馈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填空.魏格纳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这个重大发现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逐渐”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它有关科学家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奉献精神。
课后反思:
附送: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2《西沙渔人》教案1 浙教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揭示课题后,学生自由读,读通课文。
2.运用工具书,同桌合作学习,读准生字、新词字音。
二、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用--?画出自己难以读准的字,难以理解的词。(如:多音字挣、扎的读音,锻炼、剽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词的词义。)
2.分小组共同交流自己的疑难点,能解决的最好在小组内解决。
3.师生交流,着重解决小组内难以解决的疑难点,并加以强化巩固。(自我发现问题,自行解决疑难点。)
三、读课文,理清层次。
1.文章主要写了有关西沙渔人的哪些内容?
2.学生读文交流。(初步总体感知文意,进而分清主次。)
四、四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用――? 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
2.生生互动交流。
3.师生释疑、存疑。
五、欣赏美丽的西沙群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