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背景下贵州苗医药传承和创新途径的探索.docVIP

大健康背景下贵州苗医药传承和创新途径的探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健康背景下贵州苗医药传承和创新途径的探索.doc

大健康背景下贵州苗医药传承和创新途径的探索   【摘要】苗族医药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苗医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项目。以苗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贵州省“五张名片”之一,发展前景广阔。笔者所在学院在开展该专业建设中对苗医药的传承与创新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大健康;苗医药;传承;创新途径;民族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125-03   Abstract:   Keywords:   苗医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以其内病外治的疗法闻名中外,成为民族医药的一枝奇葩。苗族人民长期劳作于深山老林,常会发生骨折、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苗医有其独特的“骨伤蛇伤疗法”;苗族医药常与神秘、神奇联系在一起,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贵州有180多家苗药企业,苗药品种有150多个,为贵州省苗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苗医药不仅为苗族的繁衍生息作出巨大贡献,苗医药更是一种医学技术和文化传承。   1贵州苗族医药概述   11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苗医药200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其中收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贵州省共有39项(61处),苗医药是其中一项(见表1),被列入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的项目都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均是全国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12贵州苗族医药的起源苗族是一个极其古老而勤劳勇敢的民族,主要聚居于贵州、湖南、云南、湖北、广西等省区,以贵州苗族人口最多[1]。苗药主要分布于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等广大地区。苗医起源很早,早期的医药活动近似“巫医合一”,随着苗族人民文化知识的提高,“巫医一家”的状况已逐步解体。苗医基本是个人设诊,采取民间行医的方式,医护一体,无专门的护理,很多苗医有自己的传习所,苗医药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与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贵州苗族医药传承模式   21家族传承作为一种传统的技艺,家族传承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传承形式。苗医苗药的传承方式多以家族内部成员代代相传心授,注重经验与实践,因历史原因,苗族人民不断迁徒,多居高山之地,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受阻,且苗医苗药的文字记载很少,无规范系统的医药方剂传承。苗族文化落后,以一种原始和半原始的状态运行,导致苗医药发展缓慢。   22师徒传承苗医药师徒传承的传承形式,为师徒“一对一”的形式,由师傅进行手把手的教授。带徒弟一般第一年是上山采药,跟着师傅在传习所治病等等,第二年第三年开始学临床,如果有医药方面的基础,学起来会容易一些。   23现代传承模式贵州苗医药的现代传承模式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例如贵阳中医学院2015年成立了苗医药学院,开设了苗药方向课程,每届可以教授几十名学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通过学校教育传承使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苗族文化,了解苗医药的博大精深并热爱苗医药。   3大健康背景下我院对贵州苗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对策   3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我院是一个有70余年办学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卫生类高职院校,不仅重视学生技能的培训,也重视学生人文素养,仁爱精神的培养,更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大健康、大扶贫产业,在苗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探索过程中,项目组老师对学院内已种植的苗药进行了挂牌,分别有:豆收-樟木(8块)、榜布仰-月季花(5块)、窝朴翁-何首乌(2块)、阿龚石榴-石榴(3块)、都顿-杜仲(5块)、豆嘎脑牛-黄柏(2块)、窝乃八降-车前草(1块)、蛙本反-蒲公英(1块)、窝杠底-绞股蓝(1块)、窝嘎领-鸭跖草(1块)。贵阳护理职业学院院领导高度重视贵州苗族医药重点专业建设,不断加强苗药标本室的建设,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传承人王增世的指导下确定了苗药陈列标本室需要陈列的100种药材,例如:窝布坝溜[2](大蓟)、锐赊蒙(青蒿)、比加枪(金银花)等。扩增100种苗药,并增加伪品的数量;投入100万元建设苗药种植园,苗药种植园已经购买种苗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种植园。分三期建设苗药植物园:一期为学院内的苗药材制作标签,便于学生熟悉药材的功效;二期正在建设苗药种植园,约2000平方米;三期建成8000平方米的苗药栽培基地。   32项目建设带动教学苗医苗药是传承千年的传统智慧,苗族人民在历史上多次迁徙,苗医理论体系缺失与传承后继乏人,造成了“药强医弱”的局面,且苗医药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对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3]。我院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传承人、王氏家族第八代苗医传人王增世给师生讲解了苗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