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磁辐射-仪器信息网.doc
一、电磁辐射(EMF)项目背景介绍
随着技术革命的更新和不同波段新的应用的不断发现,许多频率电磁辐射(EMF)的暴露水平显著增加,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处在0-300GHz频率的复合电磁场(EMF)暴露中,电磁污染(EMF)已成为最广泛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电磁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各种输变电系统;运输系统、长途通讯设施和便携式通讯工具如移动电话;医药、商业和工业设备;雷达;电台和电视台发射天线等。
随着对电磁场(EMF)暴露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担忧的增加,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了国际电磁辐射(EMF)项目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对电磁辐射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不同理解,不同国家所制定的电磁辐射标准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俄罗斯、中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在制定标准时考虑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标准限值较严厉,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在制定标准时采用了国际非电离协会(ICNIRP)的推荐标准,没有考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而只是考虑已有明确研究结果的热效应,标准限值较宽松,将来仍然有进一步提高标准限值的可能。
?二、电磁辐射(EMF)的环境影响
由于电磁辐射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二是对各种电气设备的影响,因此在考虑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时将从两个方面入手。如图示:
1.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在评价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的不良健康后果时,应该区分相互作用、生物效应和健康危害这几个概念:o 相互作用是由电感和电容的耦合或力作用于带电颗粒引起的,可能导致微小的身体变化。o 生物效应是可被检测的分子水平以上的功能或结构改变,生理性变化可能或无法被衡量。活的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对许多刺激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便是一种生物效应。 o 在人体生理正常代偿范围内以及尚未损害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的生物效应不能视为危害性效应。
o 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生物效应若超出了人体生理正常代偿范围,则构成真正的或潜在的健康危害。o 生物效应若有损于个体行使正常功能或从刺激中恢复的能力,应视为健康危害。o 经过证实(即,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的研究、结果有显著性意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主观感觉,若对个体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损害,应视为健康危害。1.1 电磁辐射不良健康效应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主要有两方面:躯体热效应和神经效应。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对体的影响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神经效应为主,高频电磁辐射对体的影响以热效应为主。如图一示:
图一、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示意图
? 神经效应 热效应 ? 低频 高频 静态场的健康效应对静电场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为数不多,没有证据表明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对大多数人而言,能感觉到的体表带电对身体表面有直接作用,在暴露的静电场强度小于25kV/m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也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暴露于高至2T的静磁场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急性不良影响。对已证实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的分析表明,长期暴露于200mT的磁通量密度不会对健康产生任何不良影响。频率低于100 kHz的时变场的健康效应。感应电流密度为10mA/m2或低于10mA/m2时,没有发现低频场能产生明确的不良效应。感应电流密度较高(10-100 mA/m2)时,明显的组织效应,如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感应电流密度高于100达到数百mA/m2时,超过神经元和神经肌肉的刺激阈值。只有少数实验研究显示工频磁场有促癌作用。由于缺乏实验研究的支持,有关暴露ELF场癌症危险度的流行病学数据尚不足以提出暴露限值的推荐值。频率为100KHz-300GHz场的健康效应比吸收率(SAR)为4W/kg的电磁辐射场中约30分钟,体温上升约1。比吸收率(SAR)大于4W/kg,超过人体的热调节能力,组织发热会达到有害程度。以上数据为职业暴露限值定为0.4W/kg奠定了基础,这一限值可使在其它极端条件下(如高温、潮湿或体力劳动强度)工作的人们得到充分的安全保证。高频EMFs造成在磁场中接触金属物件的人受电击和灼伤,是间接不良效应。
在此频率范围内低电磁辐射强度对人体的神经效应由于缺乏足够的实验支持和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因此在国际标准制定时没有考虑该因素,但对标准限值的修改留出了修改的余地。
简单事例:
日常生活的例子是微波炉加热食物(但加热对象不是人体,不叫热效应),手机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头面部会发热。射频场才有热效应,工频场不能致热。
遗传学效应(尚无定论)关于微波能否造成遗传损伤的问题,报道不尽相同。由于国内外对微波遗传学效应的研究在暴露频率、功率密度和研究指标等方面较为局限,人群资料较少,因此对于长期微波暴露能否引起遗传损伤,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1.2 电磁干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一EBZ200悬臂式掘进机使用说明书.pdf VIP
- 教学能力比赛-教学实施报告(基础会计).pdf VIP
- 古典文献学第十章 文献的整理 : 校勘与辨伪.ppt VIP
- 学校食堂供应商评价表(参考模板).doc VIP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docx VIP
- 禁毒教育知识培训.pptx VIP
- JB-QB-FS5101火灾报警控制器_使用说明书.pdf
- 2025上半年中级软件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综合知识)》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docx VIP
-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全册).pptx VIP
- 中小学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