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技产业导论作业.doc
生技產業導論作業
新藥開發及單株抗體
第二組
組長 881622 王天成
組員 881607 李龍君
881624 湯湘芸
881628 黃信傑
881639 羅麗萍
881660 歐陽志玫
新藥開發流程 881622 王天成
現今生技公司所開發的新藥大都是蛋白質藥,所以此新藥開發主要符合蛋白質藥的開發,其他類型藥物如核酸、簡單化合物等,可能流程上有些不同,不過大致原則是相同的。
新藥開發的第一部就是治療目標的確認(Target Identification),欲確認治療目標,首先要取得病患檢體,利用電泳方法與非病患的檢體比對。相異處就有可能是治療目標。接著將此目標大量表現,並利用X-ray的技術觀察其結構,如此便能更加確定目標結構。
第二步主要為活性藥物的確認(Lead Identification),確認治療目標後,便要尋找治療途徑;若是基因異常造成的,可能就要開發正常的蛋白質來彌補。若是不正常的蛋白質入侵,則要開發抗體減弱其反應。將此蛋白質用生物晶片等方法便能得知它與哪些酵素或蛋白質有結合並反應,即確認活性藥物。另外,在許多活性藥物之中,可以選出反應較強、結構較穩定、反應條件較適合的藥物,這樣的選擇稱為候選藥物確認(Candidate Identification)。
有了數種候選藥物之後,可進行前臨床試驗(Pre-clinical trial)。主要的工作有處方研究及劑型設計、藥品特性分析、藥理試驗、毒性試驗等等。這一切過程都需要在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的標準下進行,其標準包括特定物質種類、純度、附加物、生物活性的確認。甚至製造過程也有一定的標準:包括培養、發酵、分離、純化、廢棄物處理等過程。
在產品開發之前還必須經過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臨床試驗主要可細分為四個階段:國內新藥開發 881639 羅萍
製藥產業為生技產業中附加價值較高的產業,在全球製藥產業中,美國擁有的大型製藥產業最多,市場佔有率最高,每年通過檢驗上市的新藥也最多,在具有極大市場的新藥商品開發上,國內的藥廠難以與這些跨國製藥企業競爭。然而,針對癌症、傳染病等具有地區特性疾病的藥物研究,以及中草藥新藥開發,我國具有地域、經驗上的優勢,因此,這些藥物的研究,成為目前我國新藥開發的主力。
早期我國在新藥開發的研發以學名藥的製程研究為主,針對佔有一定市場,且專利過期或即將到期的藥物進行製程改良及開發,近年來,則投入中草藥、小分子藥品,以及生技藥品的開發。
中草藥新藥開發
目前國內的中草藥新藥開發,在經濟部「中草藥產業技術發展五年計劃」的主導下,主要委託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中心、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與財團法人製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執行。
生物醫學工程中心 執行「肝病及氣喘中草藥新藥開發四年計畫」,開發治療肝病及氣喘組合藥物,從而發展中草藥新藥研發所需之關鍵技術。希望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建立成分穩定、成本低廉的中藥材生產技術。期望利用以知的中草要素材,針對肝病及氣喘等疾病開發可被正式醫療體系接受之中草藥新藥。
生技中心,執行「免疫調節與抗老化中草藥產品四年計畫」,主要目的在建立中草藥免疫活性及抗老化的體外評估技術以及動物模式。藉由動物試驗及體外活性試驗評估,篩選有效方劑,同時也建立中藥成分分離鑑定之技術及半成品CMC檢驗方法。
藥技中心,執行「提昇傳統中草藥產業技術研發計畫」,從傳統方劑四君子湯著手,已通過FDA試驗中新藥(IND)之臨床試驗許可。成為台灣第一件國人自行研發,並順利通過美國FDA新藥臨床試驗許可成功的例子。此技術移轉給國內信東及怡發科技兩家藥廠,並分別以〝保衛蔘〞及〝守衛適〞之品名先行上市。 此外,也是由藥技中心所研發出來的中藥消炎鎮痛金絲膏水性貼布,技術已移轉給得生、中美及三帆科技三家藥廠,其中得生製藥已在民國90年獲得衛生署藥物上市許可。
其他新藥開發
在蛋白質新藥開發上,由工研院生醫中心執行科技專案「仿胜太藥物製程及應用技術計畫」,選定精神疾病用藥,建立rational drug design技術及活性篩選模式以電腦模擬預測技術設計藥物。在劑型開發上,致力於開發吸收效果較佳的蛋白質藥物口服劑型,希望藉由開發已使用中但身體吸收率不佳的藥物,研究精神疾病用藥突破腦血管壁障礙的能力。其他蛋白質藥物的研究有:治療腸病毒的中和性抗體,利用基因轉殖動物生產醫用蛋白質等。
小分子藥物的開發,則著重在劑型開發,增加身體對小分子藥物的吸收利用能力。抗菌藥物(antimicrobial dru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