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以个案诠释规范.ppt
* * * * * * * * * * * * * * 回到目前這案例事實來看,與BER案例76-3和82-6不同 的,該工程師從來沒有實質涉及到事故分析;而且很顯然地 ,他只有得到此個案一般概括性的事故性質和議題描述。根 據事實,該工程師、律師和原告之間的交流,僅止於卓工程 師承諾,以及一封沒有收到原告或其律師簽署同意的信件; 顯然該工程師沒有得到任何實質上的「特定專門資訊」或得 到任何有關案例的事實與情況,因此,可以合理推論,卓工 程師無從私自獲悉任何資訊而造成像BER案例76-3和82-6利 益衝突的情形。(參考法規III-4-b條) 雖然我們可以結論出,該工程師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產生 利益衝突,且他的行為是合乎倫理的,但他的行為無法使人 信服。我們認為在答應受雇於被告之前,該工程師應當要通 知原告和其律師,詢問此訴訟是否需要他的專業服務;雖然 很明顯地,對於原告及其律師沒有回信的疏忽是不恰當的, 但由於這件案子相當棘手,加上錯解該工程師動作的危險, 我們認為該工程師不應假設原告及其律師已另請高明,反而 應在答應被告提供服務前先詢問原告。 結論 該工程師同意向被告的律師事務所提供事故重建服務, 是符合倫理的。 反方的討論 我們贊同委員會大部分的推論,然而我們的看法是,多 數的委員,對該工程師被口頭雇用、原告律師沒有回覆該工 程師的書面合同、以及過了兩年的時間等,看得過重;我們 認為,在許多地方,一個人的話就是一個人的承諾,依然是 大家如此非正式做生意的方式。 反方的討論 我們認為,該工程師有一個無可逃避的責任,那就是, 他必須先確認,在同意受雇於他人之前,已經完全與前聘雇 沒有任何關係;工程師不能將他的工程或生意判斷根基在猜 測上面;我們進一步認為,這在法醫領域上,更是加倍重要 ,因為案件可能會持續很多年,且庭上可能會因先與反方律 師接觸而判專家失格。 反方結論 該工程師,在尚未確認與原告律師完全沒有關係下,同 意向被告律師事務所,提供事故重建服務,是不符合倫理的 。 FI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九章 以個案詮釋規範 9-1 公司內規個案 9-2 專業倫理個案 以NSPE評議委員會為例 9-3 NSPE評議個案 9-1 公司內規個案 這一章的目的,是教我們從個案的分析,去感受倫理規 範的具體用意。 舉例說明,可口可樂公司,訂有商業行為準則之外,並 在準則條文內容當中,列舉真實職場狀況,以說明他們如何 界定,有無違反準則?以及,如何處分?譬如: 狀況一:「一個廠務經理,用公司電話與手機,處理私人事 務,而且很頻繁」,該公司的裁決是:「這聽起來 或許還好,但是,公司在工作時數上的損失,連同 電話費,加總起來有幾千美金」,因此,公司將她 做了處分。 狀況二:「一位經理,經常要他的行政助理,在上班時間, 幫忙處理他私人的事務,像是:拿乾洗的衣物、結 算支票簿、以及購買個人禮物,助理因此常常無法 完成分內工作」,公司的裁決是:「工作時間,是 屬於公司的資產,而該位經理經常濫用資產」,因 此,公司將他做了處分。 這兩個例子,是可口可樂公司用以向員工說明,其商業 行為準則有關「公司資產」部分,其中規範:「保護公司資 產,並以規定的方式,使用這些資產。」「公司資產,不得 用來謀取個人利益,或謀取除公司以外之任何人的利益。」 因為規定甚為具體、清楚,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模糊空 間,因此,針對上述狀況一「在上班時間,用公司電話、 手機,打過多私人電話」的裁處,便無爭議之處。 只是一般人會想,上班時間,真的不能用公司電話、 手機,打私人電話嗎?萬一,家中有急事呢?這樣,會不 會矯枉過正? 針對這一點,該公司,在其商業行為規範裡頭,特別註 解說明:「用常識思考。例如,偶爾,從工作場所,撥打個 人電話,或發送個人電子郵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撥打 太多個人電話或發送個人電子郵件,則是濫用公司資產的行 為。」 上述這個個案分析,是用以說明,一個好的規範,在於 具體、明確;在規範當中,載附職場真實個案,並提供裁處 結果或意見,讓眾人都得以容易明白、遵守,是最理想的作 法。 儘管一般規範,像是公司行為規範,跟專業倫理規範, 不盡相同,但是,上述精神仍可採用;也就是說,專業倫理 規範,可以在盡可能的範圍內,列舉個案仲裁結果或意見, 如此,可以使得規範條文的含意具體化,同樣讓人得以容易 明白而確實遵守。 9-2 專業倫理個案 一個公司,具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