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声恫揭,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而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固无如之何也.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视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权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杜挚有言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同治三年(1864年),李鸿章与恭亲王和文祥信 1.贪生苟且者 日军进犯平壤时,中方统帅叶志超尽弃粮食军械溃逃,狂奔500里,退入中国境内。 2.只顾家私者 君起家戎行,致位统帅,家既饶于财,宜自颐养。且春秋已高,望善自为计,勿当前敌。 ——魏汝贵家书 3.专业精神的缺乏者 主炮晒裤,太监阅兵 “其蔑视武装若此,终不堪一击也!” 4.器不如人者 无新船快炮 1888年中方未购一舰,速射炮严重缺乏 敌一分钟五炮,我五分钟一炮 5.清流捣乱者 不可战而战,以亡其国 6.翁李矛盾 7.外不可依 老来失计亲虎狼,却道支持二十年。 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通过这种腾挪,一艘一艘的铁甲舰化为颐和园里的山水花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8.太后贪污 9.满汉矛盾 10.洋务自知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李鸿章 要承认中国的现实地位(民族国家中的一员),就必须放下天下观念;要整合全民族的力量,就要放弃皇权观念。因此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李鸿章面临的是他自身的革命,而这就超越了李鸿章的可能性。 李扬帆.《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P.238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美国 英国 日 本 支持 支持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法国 德国 俄国 等待 不干涉 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旅顺 威海卫 战 争 经 过 丰岛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左宝贵牺牲,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邓世昌、林永升牺牲,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日军攻占大连旅顺,旅顺大屠杀。 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李鸿章————————————伊藤博文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甲午战争结果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三国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同意,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白银作为条件。 这实质是以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资本主义列强的各自需求,利益均等。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与以前的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