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岳崧故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岳崧故居: 根据定安县1986年第七号文件,张岳崧故居为当年挂牌确定,作为“县文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物保护单位”的房屋。现仅存正屋一间,是典型的定安民居建筑,中间为厅,两侧为厢房,屋后有厨房一间,有围墙,拱门。院中有张岳崧亲手种植的含笑和百合各一株。据考证,故居为张岳崧父亲张基伟所建,时间大约在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张岳崧在此居住,一直到赴省城读书才离开,后来为张岳崧兄张岳元所居。张岳元去世后没有后裔,又为张岳崧及其后人居住。其中有张岳崧三子张钟璘,岁贡生,州同知衔复设训导,曾参加纂修《定安县志》;张岳崧曾孙张梦葵,清末拔贡,民国时曾任定安县督学;张岳崧玄孙,革命老人张亮,曾任定安县副县长。 张岳崧的出生故居位于现故居的后面,为宏范公所建,简陋狭窄,倒塌年代失考,经2008年上级有关部门拨款修复。 据考证,张岳崧自己也建有房屋,在现故居的前面,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起新屋的位置。民间传说的高林学馆就在这里。该房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倒塌,根据所遗材料推断,房屋档次较现故居稍高。张岳崧自建房屋的时间应在中探花后请假为父亲祝寿以至丁忧时期。建成以后他一直在外掌教、任官,直到为继母丁忧才回来居住。据《定安县志》(光绪版)载,房屋仅“敝庐数椽,足蔽风雨而已”。张岳崧无以介怀,根据成语“容膝可安”,将房屋命名为“容安山馆”。后为张岳崧长媳张吴氏及长孙张熊光居住。张熊光为庠生,二十八岁去世。其妻许小蕴出身于番禺县名门望族,胞弟许其光为道光庚戍年榜眼。许小蕴为琼州五才女之一,“工诗画能文,善刺绣”(《历代妇女著作考》)。命名住所为“柏香山馆”。著有《柏香山馆诗稿》一卷,诗作一百三十四首。去世后其叔张钟璘为付梓出版,现已佚,现仅剩二十二首存于《光绪定安县志》。2006年出版的《定安县志》仍存她的诗三首。许小蕴二十七岁守寡,其独女殇后与寡母张吴氏相依为命,四十五岁时寡母病亡,她绝食而殉。 张钟彦故居: 村民称之为“下衙”,民间传说为张岳崧居官后的住所,据考证应是他次子张钟彦所建,建造时间约为咸丰年间。原来规模宏大,人称有“三十六个门口”。后毁于台风,仅剩正屋、后屋两幢。正屋四房一厅,后屋二房一厅,为悬山式建筑。两侧横屋各两间,均为一房一厅的硬山式建筑。现为张钟彦后人张运江居住。张钟彦,字仲升,道光已亥恩科中举,曾受林则徐教导和资助,张岳崧去信致谢。道光乙巳恩科成进士,是年三十二岁。曾任县令、同知、吏部文选司郎中、监察御史、广平府知府、宣化府知府(从四品衔)等职,一度护理口北兵备道。任上“矢公矢慎”、“才能干达”(《广东通志·未成稿》,下同)。因受权奸诬陷降职河北唐县县令,“兵民冤之,扶老挈幼走送二十余里”。在唐县“郁郁得疾而终”,时年仅五十岁。《广东通志·未成稿》对他有较高的评价,认为他“弱冠早负文誉”,任官“端方严毅,守正不阿”。 张钟彦有四子,三子熊祥二十六岁中咸丰辛酉科举人,二十八岁病逝。其余子俱为庠生。张钟彦妻符素文人传为才女,课夫读书成为佳话。 张钟琇故居: 村民称之为“上衙”,为张钟琇建造,时间约为咸丰年间,现仅剩正屋一间。张钟琇,字德瑜,为张岳崧四子,自幼聪敏,十八岁成秀才,二十一岁成拔贡,二十四岁咸丰壬子科举人,成为张家最早中举者。当年考取内阁中书。任上“凡所拟稿无不洞中机要(《广东通志·未成稿》,下同)。后升任内阁典籍,再升任内阁侍读,任满外放升任九江府同知(正五品)。任上政绩卓著,深孚众望。当地“讼狱滋丰”,“钟琇至,剖决如流,略无间隔”。及时平反一桩“斋匪”冤案,“全活綦众”。离开时父老“攀辕”送别,制作“万民伞”送行。《广东通志·未成稿》对他的评价是“神恬识卓,见义必为”。同治年间回琼丁母忧,掌教县尚友书院。因县令袒护“悍役”,霸占文庙地产,责罚学生。张钟琇非常激愤,大叫一声,口吐鲜血而亡,死时仅四十六岁。留有二子,次子为监生,后绝嗣。房屋为三子钟璘的后人居住。 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位于龙湖镇永丰高林村,为张岳崧晚年亲自筹建,时间在1839至1840年之间。宗祠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占地约2700多平方米,有完整的山门、前殿、正殿、廊庑。前殿进深三间,面宽五间,正殿进深二间,面宽三间。山门、前殿西厢及东廊庑圮损毁,其余尚存完好。前后殿共有驼峰木雕22块,其中双面雕刻14块。驼峰木雕图案镌刻于殿间各个柱架、柱顶。廊庑为圆石檐柱,廊宽1.1米。前殿、正殿均为悬山式顶,有防火山墙,殿脊之灰塑图案已毁坏。 正殿前门楣挂道光乙巳年(1845)张钟彦的进士,殿里正堂上端挂仿制张岳崧探花及第,殿里还存放张岳崧墓碑一块(已裂开4块)张岳崧手书之棕榈阴刻联3副及匾额2块。对联为:一、念我祖辟草披荆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