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业务(一)讲课.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信工程师》认证部分 新技术、新业务 北京市通信工程师认证考试委员会 讲师:李猛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 一、软交换技术 二、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三、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 四、固定智能网技术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 是(Softswitch)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宽带管理、计费等功能,同时可向用户提供现有的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实际上和电路交换的实质相同,由一个或者一族控制处理机来完成用户管理、业务逻辑、信令分析处理和路由选择等核心功能。 区别是交换组织由原来的TDM时隙交换网络替换为包/信元交换网络,这就是“软”交换的由来。 把业务融合到了一起。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的特征: 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 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支持众多的协议 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与传统的OAM不同,与业务无关,是在基于IP网络上提供电信业务。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的功能:设备位于NGN的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 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包括H.248、H.323、SIP*); 业务提供功能,软交换主要处理实时业务; 通过可编程的、逻辑化控制的开放的API协议,实现与外部应用平台的互联互通; 通过不同的逻辑与媒体层的网关交互,对网关设备或IP\ATM网的核心设备进行控制,完成融合网络中的呼叫控制,会话的建立、修改和拆除过程以及媒体流的连接控制; 提供网守功能 资源控制功能和QoS管理功能; 操作维护功能; 计费功能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 可用于IP、ATM等数据网,也可以用于电路交换。目前主要应用于IP网,主要因为IP网的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是分开的。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的参考模型机功能实体: 软交换系统的参考模型;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的参考模型机功能实体: 软交换系统的参考模型; 数据平面:数据库、计费 传输平面:负责语音、视频的传送 管理平面:包括网络操作和控制等 控制平面:控制功能、如信令等 应用平面:业务和应用控制功能,包括会话控制、路由等 软交换当前的主要业务有一号通、彩铃、视频通信等 软交换的功能实体:软交换通过各种具体协议与具体的网络实体通信,功能实体见下页图 网守:用户认证、地址解析、带宽管理、计费等功能 应用服务器:提供多种智能业务和增值业务 信令网关:7号信令和IP网边缘接收和发送信令消息的信令代理 媒体网关控制器呼叫代理:负责控制IP网络的连接 媒体网关:处理电路交换网和IP网的媒体信息互通 中继网关:汇接接入 接入网关:综合接入、用户接入 住户网关:解决用户语音和数据的综合接入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的对外接口 :开放的协议 媒体网关与软交换间的接口; 信令网关与软交换间的接口; 软交换间的接口; 软交换与应用\业务层只见的接口; 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 软交换与网管中心间的接口; 软交换与智能网的SCP之间的接口;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软交换技术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 以Cisco的标签交换为基础,并吸收其他的各种方案的优点,是IP与ATM结合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属于集成模式。 解决了传统路由器数据包的转发效率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并明确规定了一整套协议和操作过程,在IP往那通过ATM和FR实现快速交换。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MPLS的特点:可以运行在任一网络:ATM、FR等,目前主要解决支持IPv4和IPv6协议,逐步扩展到其它协议 利用现有成熟的路由协议,简化了网络设计过程、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 改善了传统IP网络中的N2问题,增强了扩展性; 增强网络性能; 采用集成模型,将路由、寻址、控制放在一起,简化控制过程、避免技术地址解析的复杂性; 能够支持各种传输层协议与链路层协议,是一种标准的解决方案,保证互联互通; 当使用ATM交换机来支持MPLS时,MPLS对IP\ATM良好的结合能够使目前设备的投资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一章 电信网新技术与新业务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知识 MPLS中的技术术语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