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第2课时).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第2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第2课时).doc

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 班 语文教案 课题 课型 新授 上课节数 备课人 杨佳芬 审核人 张春霞 兰国林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布置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蝈蝈形、色、声、食等特性,并回忆自己喂养蝈蝈的经历,把自己的经验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分析:《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绿色蝈蝈》一课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这种小昆虫有进一步的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依靠学生通过速读课文来抓住重点,再辅以学生平时喂养蝈蝈的亲身经历。另外作者独特的语言艺术也是本文学习时不可忽视的问题,可采用学生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过程 与 方法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媒 体教 具 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绿色蝈蝈的外部特征及习性。 二、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你能说出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及习性特点吗?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个方面的习性?   明确:   ⑴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⑵ 生活习性:作者写了绿色蝈蝈的叫声和食物习性。   ① 叫声特点“窃窃私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尖锐、短促、清脆、有时非常柔和。   ② 食性特点:喜欢吃肉食和甜食,属杂食类昆虫。   ⑶ 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2、你能说出本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各自的作用吗?请你举例来谈。   ⑴ 作比较:   例如:   说明绿色蝈蝈的叫声时:将绿色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做作比较。   说明绿色蝈蝈的食物时:将绿色蝈蝈与螽斯作比较。   说明绿色蝈蝈捕食蝉时:将绿色蝈蝈与鹰作比较。   说明绿色蝈蝈同类相食时:将绿色蝈蝈与螳螂作比较。   作用:作比较。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突出了绿色蝈蝈的习性,说明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⑵ 打比方:   例如:   ① 在这暗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②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使文章更有趣味性。   ⑶ 举例子:   例如:   ① 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②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3、你能说出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吗?   ⑴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确: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   效果: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⑵ 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好处:使文章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你能说出《辞海》或《生物学》课本中有关蝈蝈的条目和本文有什么不同吗?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本文的笔法特点。   有关蝈蝈的条目:蝈蝈,人称“叫哥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产于我国河北、安微、山东、山西等地。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