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谷氨酸受体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证实,Glu的神经递质作用是通过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而实现的,受体活性的变化、受体数目的增减都会对突触效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在生理状态下,谷氨酸是神经细胞间信息传导的重要媒介,但在病理条件下,谷氨酸通过兴奋谷氨酸受体介导神经毒性作用。 其中Ⅰ型mGluRs能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使Ca2+从胞内钙库释放,引起神经细胞兴奋和增加神经细胞的敏感性,Ⅱ、Ⅲ型mGluRs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减少cAMP的生成,从而抑制谷氨酸的释放。 目前谷氨酸受体系统与药物作用的靶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谷氨酸神经递质的拮抗剂,目前还在动物实验阶段,尚未获得与临床的相关性。②Ⅱ、Ⅲ型mGluRs的激动剂:在动物实验中被证明具有神经保护、抗惊厥、抗焦虑作用,推测可能和它们能减少谷氨酸能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 一、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作用特点(Metabatropic receptors, mGluRs) GroupⅠ mGluR1 PLC1↑ DHPG CPCCOET mGluR5 MPEP GroupⅡ mGluR2 cAMP↓ ACPD EGLU mGluR3 GroupⅢ mGluR4 cAMP↓ L-AP4 CPPG mGluR6 PPG MAP4 mGluR7 L-SOP mGluR8 一、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作用特点 (一) 突触定位 mGluRs 的作用与它的突触分布关系密切。即mGluRs若是在突触前分布,其作用主要是调节递质的释放,而分布在突触后则作用是产生突触后效应,即EPSP或IPSP。多数情况来看,I型mGluRs分布在突触后,而II型和III型mGluRs主要分布在突触前,一些区域仍然有II型mGluRs分布在突触后,但III 型mGluRs基本都分布在突触前。 一、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作用特点 (二)生物学作用 1. 突触后作用 抑制K+电导,降低K+电流,增加细胞内Ca2+浓度 易化AMPA受体的作用(PKCCa2+依赖性) 易化NMDA受体的作用(PKC依赖性) 2. 突触前作用 最早发现的是AP4的突触抑制作用,之后发现了其它的mGluRs激动剂同样也有抑作用制,主要是IIIII型mGluRs 被激动后发挥的抑制作用。 (1) 作用特征 AP4发挥突触前抑制时不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电学特征,如输入阻抗, 膜电位等。 AP4既能抑制AMPA受体激动的作用,同时也能抑制NMDA受体激动的效应,意味着突触前释放的递质减少了,而非突触后效应所致。 AP4发挥突触抑制作用时,外源性谷氨酸对突触后受体的激动作用不受影响。 AP4可以加强双脉冲刺激引起的突触前抑制作用,后者是突触前抑制的标志。 AP4引起的突触前抑制,主要改变EPSP的频率而不是幅度。 (2)突触前作用机制 突触前抑制主要通过激活PTX敏感的G-蛋白实现其作用。 具体机制可能涉及不同的途径,如抑制突触前Ca2+电导,激活K+通道而增加K+电流。增加K+电流可以降低突触前膜的去极化,从而减少Ca2+内流量。另外,增加K+电流可以增加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从而减少递质的释放。 (3)两种不同类型的突触前受体 presynaptic receptors 主要是III型mGluRs ,包括mGluR7,4,8.它们位于突触前膜的活性区。 perisynaptic receptors 主要是II型mGluRs,包括mGluR2,3。它们不是位于突触前膜的活性区,而是在突触前膜的周边区域,只有强刺激时才能被激活。 离子型受体 激动剂 拮抗剂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