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辐射及防护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2 红外线的安全防护 * 红外线的量子能量仅1.5eV左右,不能对生物组织形成电离和光化学反应,生物作用主要是热效应; 红外线对皮肤损伤表现为热红斑; 伤害先是灼痛,严重时可导致皮肤烧伤; 对眼角膜的伤害是可引起不可逆性角膜浑浊; 对红外线的防护重点是防止对眼的伤害; 接触高温作业的工人,眼睛白内障的发病率奇高,即为红外线所伤害; 第三节 非电离辐射的安全防护 3.3 微波的安全防护 * 接触范围: 在工业中使用的高频波段,按其作用性质可区分为两类: 一类是中长波段的电磁场用于对导体及半导体进行感应加热,包括淬火、熔炼及高频焊接等,频率一般为200~800 kHz; 另一类是利用短波对非导体进行介质加热,多用于塑料制品的热合、棉纱木材的干燥、橡胶硫化等,频率一般在10~40 MHz; 第三节 非电离辐射的安全防护 微波用于无线电测位、导航、天文学、气象学及核物理方面; 微波还有加热快、均匀等优点,广泛用于粮食干燥、杀虫等方面; * 接触范围: * 危害: 较大强度的无线电波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 头昏、无力、白天瞌睡、晚上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常见的症状,还可有情绪不稳定、多汗、脱发,消瘦等症状; 除神经衰弱外,较具特征的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主要反映在心血管系统,呈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13.3kPa(100mmHg); 外部照射对人体伤害最主要是眼,其次为睾丸和皮肤(大强度时); 白内障 * 防护措施——对微波辐射源进行屏蔽; 1、高频设备的屏蔽 用金属导体(板、网)把辐射源隔绝开来,并有良好的接地; 隔绝板厚度应≥0.5mm,接地棒或线应使电阻尽可能地小些; 2、微波辐射的防护 用金属材料做成屏蔽板是最有效的; 工人穿防护服适于大强度辐射源附近的短时间工作; 眼睛防护使用铜丝网眼镜或涂镀半导电的二氧化锡透明薄膜的眼镜,效果均十分良好; 3.4 非电离辐射的防护标准 * 紫外线 由于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生物作用差异较大,很难提出一个合理的防护标准,国外提出对未加防护的眼睛和皮肤在1000秒时间内的辐射强度不超过10W/m2; 一般以加强个体防护为主,尤其对电焊作业; 第三节 非电离辐射的安全防护 红外线 红外线辐射防护也没有公认的标准 在0.08~0.4mW/cm2强度下工作的吹玻璃工和炼钢工人,职业性暴露达10~15年能引起白内障; 安全阈值:急性暴露时,眼4~8W·s/cm2,全身0.4~0.8W·s/cm2;慢性职业性暴露10mW/cm2,事故性暴露100mW/cm2; * * 微波防护卫生标准 美国规定的安全标准是辐射强度≤10mW/cm2; 俄罗斯规定为0.OlmW/cm2; 另外指出,人的手、头部不得伸入微波系统的孔道中; 我国目前试行0.05mW/cm2; 对手机至今没有防护标准;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bxd配曲:十面埋伏 辐射及防护知识 E-mail文化传播网 bxd配曲:十面埋伏 辐射伤害及其安全防护 2 非电离辐射的安全防护 3 电离辐射 1 概 述 * 辐射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1、来自太阳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 这种辐射经过大气层、特别是臭氧层的吸收和阻挡,对人类已影响不大,但也会构成一定危害; 2、来自宇宙空间的宇宙射线、γ射线; 有时会对人类的活动(如通讯)产生影响; 3、地壳中各种放射性元素产生的本底辐射; 局部地区会超标,如广东阳江地区; 4、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电磁波辐射; 如各类无线电信号、家用微波炉、电磁灶等; 第一节 电离辐射 * 电离辐射也称为放射性辐射,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 我国放射性辐射危害的概况: 从行业来看,放射性危害主要是核工业的铀矿开采、加工、提纯等生产过程; 实际的危害面要远远大于这些——许多不是开采铀的矿山,如金属矿、煤矿、化工建材矿等,也有严重的放射性辐射危害的问题; 矿山井下的放射性辐射危害主要是氡的危害; 氡是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氡在空气中的氡原子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体,为金属粒子。 氡对人的危害是一个缓慢过程,没有专用的仪器很难发现它的存在,直到1924年,人类才第一次用仪器测出井下空气中氡的浓度; 在一些非铀矿山出现严重的矿工肺癌后才开始重视的 * 第一节 电离辐射 * 云南个旧锡矿和湖南的香花岭锡矿,是我国受放射性辐射危害最严重的矿井; 个旧锡矿,3000多人死于肺癌,超过总人数的5%,高发病率持续多年; 当时冶金部曾对所属的矿山进行过调查,井下氡的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矿山多达1/3,平均浓度是国标允许浓度的51.3倍,局部地区超过上百倍,受害人数可想而知; 煤矿也有伴生铀的可能,如新疆; 案例 放射性衰变及其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