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同步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Word版含解析.docx
一、选择题1.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以长城为界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自然条件的差异D.统治政策的差异解析: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各大经济区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答案:C2.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区域的总体特征是( )A.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B.江南地区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大C.龙门碣石以北在西汉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D.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解析:A、B、C三项是具体经济区域的表现,其总体特征是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故选D项。答案:D3.人口迁徙是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我国古代人口流动也比较频繁。纵观中国古代人口流动,其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B.由边疆流向内地C.由北方流向南方D.由南方流向北方答案:C4.“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这是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具有人口迁移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应为( )A.两晋之际B.秦汉时期C.中唐以后D.两宋之际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与人口迁移关系密切,因此,这一特色的形成应开始于第一次人口迁移时期,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两晋之际。答案:A5.《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由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的北方人民南迁B.宋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C.睦邻民族政策带来的较长和平局面D.租佃关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宋书》”,可知材料所指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刘宋政权统治时期的情况,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可知此时南方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民南迁,故A项正确。答案:A6.《宋书·志序》载:“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这主要是说( )A.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内迁B.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南迁C.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北迁D.江南开发,经济逐步发展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可知反映的是北方人民南迁的史实。故选B项。答案:B7.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中原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缓慢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材料反映了从唐朝到清朝时期河南地区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文化中心的转移,这与自唐朝起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基本一致,故B项正确。A、C、D两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答案:B8.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开疆拓土移民戍边B.经济重心移至江南C.隋唐之际北方战乱D.安史之乱使得北人南迁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排除A项;经济重心移至江南是在宋代,排除B项;贞观年间尚未出现安史之乱,排除D项。答案:C9.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这表明(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解析:据材料信息“计天下方镇48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可知A项符合题意;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代,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答案:A10.对下列人口统计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代3 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A.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南方经济逐步发展D.北方经济发展缓慢解析:材料中的人口比例,不足以说明南北经济是否平衡,A项错误;由人口分布情况推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逻辑不严谨,B项错误;南方人口增加,说明南方经济发展了,故C项正确;北方人口比重下降,并不能说明其经济发展缓慢,D项错误。答案:C11.辛弃疾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经济生活 特色专题.ppt
- 2014年高考复习专题:时事政治专题课件.ppt
- 2014年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专题整合串讲1.ppt
- 2014年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专题整合串讲2.ppt
- 2014年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专题整合串讲3.ppt
- 2014高考化学知识点专题整合复习1.ppt
- 2014高考化学知识点专题整合复习2.ppt
- 2014高考化学知识点专题整合复习3.ppt
- 2014高考化学知识点专题整合复习4.ppt
- 2014高考化学知识点专题整合复习5.ppt
- 2025年天津市冷链物流基地配套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母婴护理会所专业化服务升级路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私立医院医美抗衰中心创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淡化海水在城市道路清洗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环卫厨余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花西子针对户外运动妆容的可行性.docx
- 2025年上海市生物发电于秸秆炭化还田协同发电的可行性研究.docx
- 2025年天津市物造纸在可降解农用地膜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无人值守充电站智能运维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竹荪种植连作障碍防治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