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视作品或者电脑游戏为了吸引观众和用户,常常虚构一些极端的行为、人物和情节。可是,我们的一些同龄人却错误地把这些虚构的情节当成了现实,盲目模仿。要知道,盲目模仿是十分有害的,会祸及自身。 阅读113页的案情发布《他真比警察聪明吗?》 怎样看待含有暴力情节的 影视作品和小说? 是虚构的,和现实生活有很大区别; 要明辨是非,不可盲目模仿; 依靠非法手段获利的人最终没有好下场。 对影视作品应批判地吸收。 温馨提醒: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也不要盲目模仿,要慎重交友。 切勿盲目模仿 看114页的漫画园: 不要不辨是非的一味模仿,这样会做出越轨行为,误入歧途,掉进犯罪的深渊。 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也不要盲目模仿,要慎重交友。 [盗窃罪]?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90后”王某成为一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管教,王某初中未毕业即“逃离”家庭来到京打工。来到大都市后,他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有时为买游戏装备一夜要花近百元,这也让时常间断打工的王某有些承受不住。 2010年6月的一天下午,王某和几个同龄的年轻人从网吧出来,几乎身无分文,其中有人起了邪念,提议去搞点“收入”,王某本不想参与,但听其他人向他保证说“你只需负责替我们把风,其他的事我们来负责”后,便一起到某胡同一院门前,大伙趁住户杨某进院的功夫将杨停放的一辆电动车偷走,后被人赃并获。法院以盗窃罪对王某给予刑事处罚。 [聚众斗殴罪]?陈某(犯罪时17周岁)曾因滋事被劳教。2009年1月11日晚,陈某在同学石某家玩时,听到了石某在某职技学校读书的表弟曹某打来的请求增援的电话。原来曹某因琐事与同校学生生李某发生口角后,李某扬言要找人与贾“约架”。石某提出帮忙为曹某“出气”的请求,并声明出事由自己抗,陈某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准备了一把砍刀。次日下午,陈某等一行四人与李某叫来的曹某、韩某等一行八人在某职技学校门口相遇,双方话不投机即大打出手。陈某持刀将曹某、韩某均砍成轻伤。法院以聚众斗殴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 上述案件有什么共同特征? 未成年人相互教唆、团伙犯罪 70%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团伙犯罪 案情发布:《他们都说一起干没事》 思考:孙友军前后言语的不同,说明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心理有什么危害? 有所顾忌 “随大溜”、从众 走上违法道路 青少年团伙犯罪会有什么危害? 让自己没有主见,走上犯罪道路, 助长他人违法犯罪行为, 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 坏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鼓动、唆使、胁迫青少年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时,确实会讲一些诸如“这件事与你无关”、“出了事不要你负责”之类的话,青少年往往会被这些话所迷惑,但要知道,这些承诺不具有法律效力,在法律面前什么作用也起不了。 团伙犯罪往往是由 盲目从众心理 引起的!!! 青少年喜爱聚会,热衷于群体户外活动。如何才能避免因为某些“馊主意”的影响而使群体活动走上邪路?你能帮忙出出主意吗? 明辨是非,不盲从他人 坚持自己的行为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 慎重交友,避免随意抽烟、喝酒、哄闹。 控制情绪,联想后果。 不去不适合青少年的场所。 阅读117页的案情发布 《以牙还牙,错了吗?》 118页这些观点有法律依据吗? 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如何断案? 法官忠告: 正确的做法是:向家长和老师报告,拨打110或者直接到公安机关报案,让有关部门来教育、处罚丁继光。 有人说:“我们中学生年纪还小,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 未成年人犯罪不会因为年龄小而不受到法律的惩罚,因为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国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一惯采取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对于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有轻微犯罪行为、屡教不改,家庭、社会管不了,而又不够逮捕判刑 满16周岁以上的,劳动教养 不满16周岁的,送工读学校或少年犯管教所 15岁的小周骑自行车上学,因下坡时速度过快,撞倒了路旁的张大爷,致其死亡,张大爷的儿子把小周告上法庭。请问:小周要负刑事责任吗?你认为张大爷的死要由谁来负责? 案例研讨: 小周不用负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