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件(25张).ppt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件(25张).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勃列日涅夫 当政前期,使得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全苏联出现一个比较好的形势。 当政后期,使苏维埃国家由稳定逐步转向停滞,整个社会缺乏活力,处于一片保守、僵化的状态中 。 内容 方面 措施 结果 前期 后期 评价 积极 局限 重点在工业上, 推行“新经济体制”, 未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军备竞赛消耗了自身力量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 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趋于保守 经济出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苏联陷入困境 冲击斯大林模式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 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苏联实际军费已占财政支出的1/3,尽管这其中有抵御美国争霸世界的因素,但所包含更多的是要与美国争霸。 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肯定计划经济的合理性,未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军备竞赛 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巩固练习 材料一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至居世界十八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 80年代的苏联 材料二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人员的占85%。 人民对党和政府不满 经济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他说“俄国的悲剧,就在于卡尔·马克思的晚年时代已经死去的思想,却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被选择”。“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口号”。 ——《苏共的领导集团》 戈尔巴乔夫 内容 方面 措施 结果 经济 政治 评价 积极 局限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 制定“加速发展战略”, 以经济管理的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面临困境, 难以奏效 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加速发展战略”: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 国内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 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改变苏共的指导思想 和政治地位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苏联解体过程: ①1991.8,《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②1991.8,“八一九事件”;(原因、结果) ③1991.12.21, 《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完全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 苏联国旗 俄罗斯国旗 戈尔巴乔夫其人直到前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倾覆时才最后说出:“我一生的主要事业已经完成了。”原来他的本意就是要改变苏联是社会制度。他在回忆录中坦率承认,他时从大学时代开始对社会主义开始怀疑的,并认为:“只有从这个制度的顶端,才能有效地改革这个制度。”他一生的事业确实完成了。 简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从中 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探究 苏联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简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并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对中国有哪些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 1.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2.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3.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探究拓展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对中国有哪些启示? (1)一定要抓好执政党建设。 (2)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不能背离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 (3)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