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如茑萝,滋蔓满墙.doc
爱如茑萝,滋蔓满墙
从不曾想过这样相见
1928年,冬天来得比往年早,四下萧瑟,满目凋败。陆晶清感觉自己的人生也如离枝花叶,任风吹雨打,不知归处。
这一年,陆晶清20岁,正是人生花季,却是心事沧桑。她的初恋吴湘因革命被捕,病死狱中。她的校友兼好友刘和珍在那场声势浩大又极其惨烈的学潮中牺牲了,其他一些好友被逮捕被开除被通缉被打压被处分。她在组织保护下,几经周折,去了武汉,在国民党中央妇女会里,协助邓颖超举办妇女运动讲习所,编辑出版《妇女之声》月刊,筹款开办女工学校,创设贫民医院。可是不久,大革命失败,妇女部解散了,陆晶清漂泊到南昌,后辗转回北京。她又回到她的师友曾染血的女师大,边续读未竟的学业,边兼任《河北民国日报》编辑,心情始终郁郁,不得开怀。
初冬的黄昏,狂风夹着冷雨敲打着窗棂。窗外梧桐落叶纷飞,枯瘦的枝丫间,一个小小的鸟巢在风中晃晃荡荡,好像随时都会跌落下来。这时,电话铃响,一个男人在电话那头说,有诗要投稿,希望能与她面谈。陆晶清不知道怎么就突然一阵心悸,或许是他的声音,那低沉干净、有些上扬的尾音,竟有些像她的恋人吴湘。
陆晶清怔忡着,直到他在旧旧的楼板上制造出呼呼的脚步声。深灰的长衫,黑色的礼帽,一副宽大的黑框眼镜,依稀是她曾经恋人的装束。可他颀长的身形,他脱下礼帽后高而宽的额头,眉宇间的川字,还有那份沉着气度,于她是陌生的。他与她握手问好时,脸上宽厚的笑容,手心温暖的温度,却是她熟悉的。她心中又是一阵莫名的悸动,脸微微地红了起来。
陆晶清接过他的诗稿,翻阅起来。慢慢地,她沉浸在他的诗作里。他刚劲有力的笔划和字里行间的激情,或沉痛,或哀伤,或怨叹,或激昂,或柔情似水,或激情如潮。她在他的诗行里,看到那个15岁的自己,那个拒绝父亲要她当小学教员的希冀而决意进京求学的自己;看到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与石评梅、黄庐隐、许广平等成为校友时意气风发的,被她们戏称为“小鹿(陆)妹妹”的自己;她看到成为李大钊的得意门生,并加入国民党时那个无比坚定的自己;她看到作为鲁迅的入室弟子,被鲁迅和许广平称赞和器重的自己;还有与刘和珍挽手在游行队伍里振臂高呼的自己……
她的泪不知不觉流下来。原来,那些源自革命的快乐和疼痛,不只有她在经历,在承受,在疼痛,在彷徨。眼前的这个男人,也如她一般,疼痛甚至更加深重更加惨烈。王礼锡这个名字,她不止一次听说过,只是,从不曾想过有一天能这样相见。
爱如细藤初上
那天,他们诉说着彼此的际遇,诉说着对革命的热忱,诉说着对信念的坚定,诉说着对未来的向往,从暮色四合,到华灯初上,再到更深夜重。她知道了他的所有经历:因参加学潮被江西七师开除,转入三师,后毕业于南昌心远大学。做过中小学教员、报纸记者,主编过《青年呼声》《新时代》等刊物,当选过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部长。这年秋天,他来到北京教书,并从事工人运动,业余时间喜欢写诗抒怀。
从那之后,他们每天都在陆晶清的编辑室里畅谈,爱如细藤初上,小心地探问人世风流。王礼锡后来说:“每天晚上总有一两小时,沉醉在晶清的编辑室红色灯光的温波里清谈。最初仅是清谈而已,而狡狯的爱神就悄悄地一天天窜进我们清谈的生活中,好像茑萝在墙上攀缘,不知几时就滋蔓满墙了。”
但王礼锡有妻子,还有三个孩子。他以为她一定会接受不了,陆晶清却觉得不算什么,她的好友庐隐和郭梦良,石评梅和高君宇,还有她一向敬重的鲁迅和许广平,多是踏过封建的婚姻桎梏走到一起的。追求婚姻自由本是革命者的向往。在王礼锡妥善处理好家事后,他们走到了一起。1930年6月,在日本东京,他们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婚礼。
婚后,革命仍是他们的生活重心。次年春天,陆晶清夫妇回到上海,以神州国光社为阵地,以《读书杂志》为武器,引爆了思想界的火药桶。一时间《读书杂志》成为自由争鸣的论坛。当局恐慌了,下令《读书杂志》一出租界“立即予以没收”。“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陆晶清夫妇连夜组稿,亲自下厂校对,于第二天下午两点出版了《抗日战争号外》。接着,他们又出版《1932年世界与中国》特刊,大大地鼓舞了上海人民的抗日斗志。然而,特刊遭到上海当局的查禁,陆晶清大声疾呼:“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猪被杀也要叫几声,我们被杀,连叫几声的权利都没有,成何世道?”
这期间,陆晶清夫妇为配合形势,出版了一批马克思、列宁等人的著作,以及哲学、经济学、美学和文学方面的译著。陆晶清的《唐代女诗人》《素笺》和王礼锡的《李长吉评传》《市声草》也相继问世。他们又发起组织“中国著作者抗日会”,联合胡秋原起草了《中国著作者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强烈呼吁:“在争民族自由独立的战争,与亡国灭种的惨祸之间,已没有我们徘徊的余地!我们要誓死继续这抗日战争!”
由于神州国光社对政府批评太强烈,最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