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doc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摘 要】 笔者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芍药的汤证原文,结合历代本草著作,部分古今名医在经方中芍药的使用经验归纳出芍药的性味与功效。芍药味苦平,主治拘挛,腹满腹痛,头痛,身体不仁,小便不利,下利,便难。
【关键词】 经方;芍药;性味;功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0-0004-02
芍药在仲景方中,应用甚广。故探究芍药的药性功效对于研读经方大有裨益。芍药在经方中的灵活运用,亦可为临床提供新的用药参考。本文所指经方,统指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白。李东垣曰: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气血。
1 芍药的本草源流
本草之始,始于神农,仲师众方,药性皆本本草经,药味虽少,组方却精妙,神明变化,无病不治,正可谓执简驭繁。其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药品数量增倍,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上千,卷帙浩繁,为医者杂而难穷也。宋人有云:“用神农之品无不效,而弘景所??已不甚效。”综上,要明本草药性功效应以《神农本草经》为本,可旁参他论,具体运用必验之于临床或有他人案例而可信之。《神农本草经》载:“芍药,味苦,平。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1]。”吉益东洞《药征》言:“芍药主治结实而拘挛也。旁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咳逆,下利,肿脓[2]。”张元素言:“芍药泻肝安脾,收肺气,止泄痢,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3]。”
2 芍药性味的探讨
《神农本草经》载:“芍药,味苦,平。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为:“酸,平,微寒,有小毒。[4]”芍药性味究竟属酸还是苦,历代多有争议。李时珍引诸家之说以为酸寒;朱震亨谓产后不可用芍药,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吉益东洞亦有辨芍药酸寒伐生发之气及泻木之说乃凿空之论;曹颖甫认为芍药味甘微苦,苦者善泄能通血络之瘀,酸收之性,实为讹传。众说纷纭,无从评判,然而读《伤寒论》可从中释疑。如桂枝汤为解肌方,肌腠为孙络所聚,风袭肌理则血液凝闭而不宣。桂枝汤中用芍药之意取其味苦,苦者善泄,能通血络之瘀。再如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中去芍药之意,芍药味苦而泄,属阴碍阳,不利于收敛阳气。桂枝加芍药汤中腹满时痛加芍药,亦因芍药苦泄而达血分之瘀,破阴结,通脾络,止腹痛。由众原文观之,酸收之说实为不符。
3 芍药功效的探讨
31 止诸痛 芍药缓急止痛功效在原文中多有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止腹痛,止头痛,止下肢疼痛,止产后腹痛,止肢节疼痛。桂枝汤证曰:头痛;又曰:身疼痛。桂枝加芍药汤证曰:腹满时痛。小建中汤曰:腹中急痛。桂枝加大黄汤证曰:大实痛。枳实芍药散证曰:腹痛烦满。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证曰:腹中痛。《金匮要略》中有:产后腹痛,枳实芍药散主之。《千金方》中有:产后虚羸,腹中刺痛,当归建中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证曰:诸肢节疼痛。附子汤证曰:身体痛。柴胡桂枝汤证曰:肢节烦疼。以上诸证芍药泻肝安脾,养血缓急止痛。灵胎有语:芍药花大而荣,得春气为盛,最能收拾肝气。肝气乘脾则腹痛,敛肝气则痛除去。王幸福[5]有一治胃癌腹痛病案,病人痛甚按腹跪于床上,其处方加减旋覆代赭汤中就用100g白芍来止腹痛。
32 止诸挛急 芍药甘草汤证曰:脚挛急。乌头汤证曰:厉节不可屈伸,疼痛;又曰:拘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曰:少腹弦急。芍药能令足部之静脉血上行,使青筋隐退,步履如旧,此芍药甘草汤中芍药之功。经方大家曹颖甫[6]有用芍药甘草汤治多例脚挛急不能屈伸验案。其后述芍药味苦泻,可通营瘀,能够加速静脉血回流心脏。动脉血有心脏作为喷射动力,所以较少瘀滞,而静脉血回流无动力且阻力大,更易生瘀滞[6]。故病凡属静脉瘀滞皆可重用芍药,其量宜大,临床上医家常用60~120g药量。肝主筋属木,诸筋脉挛急责之于肝,芍药柔肝缓急,养血舒筋之功可止诸痉挛。现代临床芍药治疗[7]诸挛急应用广泛,胃肠平滑肌痉挛(如胃痛);面肌痉挛,膈肌痉(如呃逆)挛;内脏平滑肌痉挛,支气管痉挛(如哮喘),子宫痉挛(如痛经)等。
33 通调二便 芍药通调二便功效体现在利小便,去水气;既能止下利又能治便难。经方中配伍白芍治疗水气的方剂有以下诸方。小青龙汤证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曰:咳而上气,心下有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曰:服桂枝汤,小便不利者。真武汤证曰:腹痛;又云:沉重疼痛,自下利;又云:咳。 甘遂半夏汤证曰: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大柴胡汤证曰:心下满痛;又曰:呕吐而下利。黄芩汤证曰:自下利。麻子仁丸证曰:大便则硬。以上芍药的使用,主要有以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