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看:不一样的当代风景.doc
观看:不一样的当代风景
“观看”栏目自2015年启动至今,已走过两个春夏秋冬,对话34位当代摄影人。栏目受访对象定位当代青年艺术家及新锐摄影师,希望通过与作者的对话交流深入到作品中来,更多地聆听艺术家本人从心底的发声,呈现一次贴服作品原有意图的观看体验。值此栏目创办两周年之际,特于本期12月刊甄选部分作品,让我们用当代的眼光去观看这些艺术家在寒冬里带来的不一样的风景。
继木
1986年生于湖南长沙,曾工作生活于北京。
无存
如果真的要说这个系列的主角,那可能就是在我们生活中永远不可能成为主角的那种东西,甚至它们连存在过都不被人察觉吧。这样说起来有点伤感,但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这样,我过去常觉得,如果能被别人记得才能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但记忆会淡忘,记得我们的人也在消逝,唯有这些拍下的照片或许能证明什么,画面的空荡感也是为了衬托这些卑微之物的最好方式吧。
陈泳因
1987年生于中国香港, 2010年赴英国加入East Street Arts,并设立其个人艺术工作室,现生活于香港。
27.0
我从高中开始每天带着一部数码相机拍照,这个习惯,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不同的是,现在是用手机。大学修读平面设计及媒体艺术,毕业前也并没有准备从事艺术工作,只是在毕业那一刻,顿然明白自己不想做设计工作,反而希望对艺术有更多了解。一直以来我都没有以摄影师自居,摄影着重的是成像过程,我平日只是在拍照,习惯而已。我的照片很零碎化,很普通,很生活。并且我考虑的是影像,他们如何被消费,甚至主动撇除摄影带来的故事或情结。我应该是影像制造者,而不是摄影师。筛选及构思展示方式是创作,而最后的呈现才是作品本身吧。
董文胜
1970年生于江苏,毕业于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工美系,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波兰肆意
在对后传统主义的探寻当中,虽然尚未有明确的阐释,但艺术将更加重视独立个体性的内心体验,创作的过程也将会演化为个体自身的艺术特性,最终成为个体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藉由个体性与不可复制性来衍生出关于艺术评价的相对性、多面性。作品品质与作者品格的相关性构成了价值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作为对传统精神保持长期探寻与衍进的董文胜来说,他仿佛一位摄影雅士,用作品丈量着形式感与叙事情调上无穷尽的可能性,对他来说,摄影的本质就像一条秉持传统抛弃经验,找寻自身认同的皈依之路。在后现代的维度之中,这条路将演化成一场时间与空间的转换、精神与物质的并存、灵魂与生命的对谈。
陈萧伊
1992年生于中国四川,2014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目前居住在成都。
KOAN
哲学、精神性这些问题是永远都绕不开的,特别做研究的时候。包括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思考很多没有答案的哲学问题。正因为此,有段时间着迷于去想面对日常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否可能的问题,引出关于现实与真实的思考,才渐渐理出了关于这个作品最开始的东西。可能我的方式并不是那么直观,或是并非再现的形式,因为被拍摄的物体并不能代表我所想表达的,图像本身完整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是由自身变为了主体。最后的成品可以说相当于是一个物件,能够激起观者溢出图像之外的想象,并且构建出由这个图像所触动启发的意识空间。摄影的确是最好的记录工具,但我自己感兴趣的可能永远是画面之下隐藏的那一部分。
储楚
生于浙江杭州,代表作品《物非物》、《齐物―果实》,现生活工作于杭州。
物非物
你听说过一个词叫物是人非吗?静物给人以稳定性、永恒性和亲密感。物具有“物性”,这个“物性”在我看来,就是“物的非物性”。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就是指物品、物体、物件,物在平常看来是不具有生命力的,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自在之物”, 但人的活动无不关联着“物”,所以其实“物”是能够唤醒全部关于生命的体验的。这里就又说到了“物的非物性”,也就是精神, 我想拍到物里呈现的精神。有时候我觉得,我在物里面找到我想在人身上寻找却永没有寻找到的东西,说是情感也好,精神也好的一种东西。
陈哲
1989年生于北京,2011 年毕业于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其作品为艺术机构与个人收藏,并于国内外广泛展出,现工作居住于北京。
向晚六章
我需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参与进作品的文学性建构的图像,让我可以“用摄影想(think with photography)”。这其中有采集自我个人的,也有采集自其他作者的(档案、漫画、图表、插图等)。每一张图像的呈现方式,它的尺寸、涂改、与谁相邻,都要基于它在作品整体语境里的特定功能来考虑。随着章节的展开,黄昏将不仅仅被视为一个时间段来考虑。作为《向晚六章》的研究对象,黄昏所指涉的还可能是一个场所、一个符号、一件物品,甚至是一种心理状态、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PSS实战与统计思维》读书笔记.pptx VIP
- 2025年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公司公开招聘(4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应急救援技能培训》课件.ppt VIP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11版).doc
- ISO 14001 2015 中英文.doc VIP
- 2025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水平定向钻市场调查报告.docx
- 美国发展历程.ppt VIP
-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docx
- DB34_T4098.2-2022_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路基工程_安徽省.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