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
3.1工程地质 2
3.2水文地质 3
4.风险因素分析 3
5.施工重难点分析 4
5.1施工重点 4
5.2施工难点及对策 4
6.施工方案和主要施工工艺 5
6.1施工准备 5
6.2施工安排 5
6.3施工工艺 6
6.3.1施工方法 6
6.3.2施工工艺 8
6.3.3技术措施及控制要点 9
6.3.4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10
6.4安全保证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12
6.4.1开挖及喷锚作业 12
6.4.2施工现场 14
7.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14
7.1防水排水 14
7.2冲刷与淤积 15
7.3废料、废方的处理 15
7.4防止和减轻水、大气受污染 15
7.5现有公用设施的保护 16
8.监测实施方案 16
8.1监测目的及意义 16
8.1监测项目及实施方法 17
8.2.1监测项目及频率 17
8.2.2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17
8.3 信息化施工管理程序 21
8.3.1监测组织机构 21
8.3.2监测数量分析 21
8.3.3信息反馈 22
8.4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23
8.5突发情况下的监测应急措施 24
9.监控量测控制指标及标准 24
9.1主要监测项目控制指标 24
9.2预警机制 25
10. 应急预案及专项预案 25
10.1目标与方针 25
10.2组织机构 25
10.3应急保障措施 27
10.4专项预案 29
10.4.1沉降值、沉降速率超限 29
10.4.2管线断裂、涌水 30
10.4.3掌子面塌方 30
10.4.4输油管油品泄露 31
11. 组织管理措施 33
11.1组织机构及职责 33
11.2技术保证 34
11.3现场管理 34
义和庄站~韩园子站暗挖区间下穿高压燃气管线一级环境风险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相关设计文件、设计说明、施工图纸;
2、《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试行);
3、《义和庄站~韩园子站区间风险工程汇总表》;
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07-200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
5、现场踏勘所收集的周边环境资料;
6、我单位目前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组织能力及机械配备能力。
2.工程概况
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工程土建施工06合同段主要施工任务为“一站一区间”,即韩园子站和义和庄站~韩园子站区间。
义和庄站~韩园子站区间南北走向穿行于新源大街下方,北承义和庄站,南至韩园子站,分为矿山法暗挖段和明挖段两个部分,其中区间暗挖段双线全长4915.522m,其余为明挖段。
暗挖区间在右线里程DK18+301.000、左线里程DK18+296.000位置下穿φ1000高压燃气管线,隧道顶距燃气管线底约4.5m,为一级环境风险工程。
现状高压燃气管为北京市南六环路天燃气工程一期(罗奇营~马驹桥)工程。该天燃气管位于南六环盛源桥北约30m,管线设计压力为4.0Mpa,管道材质为X70钢材,壁厚14.3mm,外径1016mm,接口采用焊接。过新源大街段(也就是本风险工程所在位置)燃气管采用明开槽直埋施工,该段天燃气管埋深约6m。该工程于2007年完工,目前尚未投入使用。
另外两家单位借用所开挖的基槽与天燃气管道平行同槽埋设两根管道,分别为φ323.9成品油管和φ273.1航天油管,管道材质均为石油钢套管,与高压燃气同标高,另根据管线资料,燃气管上方地层还有一根φ1050污水管(与燃气管垂直净距0.56m),一根φ600雨水管(与燃气管垂直净距2.8m)及一根φ600上水管(与燃气管垂直净距2.4m)。见图2-1、2-2所示。
图2-1燃气管线与区间线路位置关系平面图
图2-2燃气管线与区间线路位置关系断面图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1工程地质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区间段地层为第四系全新世沉积层,依上至下分别为杂填土①2层、素填土①1层、粉土②层、细砂②2层、粉细砂③2层、粉质粘土③层、粉土③1层、粉细砂④1层。
隧道主体结构穿过的地层主要为粉细砂③2层,仰拱局部位于粉质粘土③层或圆砾③4层。见图3-1。
图3-1地质剖面图
3.2水文地质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区间勘察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层间潜水,上层滞水无稳定水位;层间潜水在本场地均有分布,水位标高为15.56~18.69m,含水层主要为圆砾④层、粉细砂④1层及其以下砂、圆砾石层中,由于层间潜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水位有一定变化,变化幅度一般在2~3m。
本段区间隧道在稳定地下水位以上。
4.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培训-MD解答.ppt
- 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探讨.doc
- 小学科学实验室设备探讨.doc
- 小学科学实验进度表-2015探讨.doc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下)探讨.doc
- 中国联通OSS+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送审稿)探讨.doc
- 小学科学三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下学期)探讨.doc
- 小学科学六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上学期)探讨.doc
-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计算书探讨.doc
- 小学科学考核方案探讨.doc
- 2025年智能快递驿站行业政策与市场机遇报告.docx
- 2025年校园安全防范中新能源电动巡逻车采购可行性分析.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在智慧旅游区的应用前景研究.docx
- 2025年智能家居报告: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法律责任与用户隐私保护.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与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结合的可行性研究.docx
- 2025年智慧社区远程医疗诊断中心在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智慧社区:老年活动广场智能化升级研究.docx
- 2025年智能社区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市场应用前景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在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中的智能化改造路径.docx
- 2025年本土半导体材料产业链国产化战略布局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