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doc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 2006届 )
题目:基于Multisim7正弦交流电路
仿真实验研究
系 别 计算机工程系
专 业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班 级 03计2班
学生姓名 林 飞
学 号
导师姓名 张恩沛
成 绩
2006年5月25日
目 录
摘要……………………………………………………………………………………3
一、引言………………………………………………………………………………4
二、基本原理…………………………………………………………………………4
(一)常规功率测量方法………………………………………………………4
(二)仿真测量实验……………………………………………………………5
1、实验目的 ……………………………………………………………………5
2、实验原理………………………………………………………………………………9
参考文献………………………………………………………………………………9
致谢……………………………………………………………………………………10
基于Multisim7正弦交流电路仿真实验研究
计算机工程系03计2班 林 飞
指导教师:张恩沛
摘 要:
电路中用来传递电能量和传递电信号的电压和电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其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直流量,另一类是其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且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零的交流量。在交流量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正弦交流电。正弦交流电是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压u、电流I等物理量的总称。
一、引言
电路中用来传递电能量和传递电信号的电压和电流,按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其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直流量,另一类是其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且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零的交流量。在交流量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正弦交流电。正弦交流电是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压u、电流等物理量的总称。
凡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电流等物理量又统称为正弦量。
目前世界上电力工程中所用的电压、电流,几乎全部都采用正弦交流电。原因是:正弦波的一个主要用途是传输能量,由于正弦交流电路中包含有储能元件L和C,
图1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功率
3、如果Z的阻抗为感性,则有:
阻抗的模 |Z|= U / I 功率因数 cosφ = P / UI
4、 由上式可计算出等值参数为:
等效电阻 R= P / I2 = |Z| cosφ 等效电抗 X= |Z | sinφ
5、如果Z是容性阻抗,则其等值参数为:
R’=|Z| cosΦ C’=1/ωXc=1/ω|Z|sinφ
(二)仿真测量实验
1、实验目的
(1)深入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特性以及与电流、电压和功率之间的关系。
(2)了解各种阻性电路、容性电路、感性电路的电路特征。
掌握功率表的使用和测量以上电路功率的方法。2、实验原理
(1)阻性元件的功率
(2)容性元件(RC串联)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 P=λS
功率因素 λ=cosφ
容抗
(3)感性元件(LR串联)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 P=λS
感抗 X2πfL
实验中所用的功率表可以直接测量出实际的有功功率以及功率因数,根据上述理论公式计
三、仿真电路
(一)电阻功率测量
仿真实验如图2所示。信号源V1为有效值220V/50HZ交流电源。
图2 电阻功率测量电路
1、实验结果
按图2连接电阻功率电路,运行仿真,U=220V,得到表1实验数据。
表1
R 10Ω 100Ω 1KΩ 10KΩ 100KΩ P 4.84W 484W 48.4W 4.84W 484mW λ 1 1 1 1 1
2、结论:没有电抗成分,功率角φ=arc cos1=0o
(二)容性功率测量
仿真实验如图3所示。信号源V1为有效值220V/50HZ交流电源。
图3 容抗功率测量电路
1、实验结果
按图3连接容性功率电路,运行仿真,U=220V,得到表2实验数据。
表2
R 10KΩ 100Ω 1KΩ 10KΩ 100KΩ C 1μF 1μF 1μF 1μF 1μF P 0.00W 471mW 4.35W 4.39W 483mW λ 0.00 0.031 0.300 0.953 0.9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