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谈高中生物核心概念转化的策略.ppt
例谈高中生物核心概念转化的策略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牛波 2016年3月30日于太湖之滨东山中学 迷思概念成因 概念研究的范式 迷思概念的不同名称 迷思概念特征 研究步骤(以台湾文献为例) 概念转化教学策略——概念转化文本 概念转化发生的条件 概念转化的类型 概念转化的程度 概念转化的三维视角 概念转化的条件 有关细胞呼吸的迷思概念 概念转化文本的应用实例 结果与解释表征格式 * 而迷思概念的形成原因非常多,大体而言,是源自生活周围的环境。Wandersee、Mintz和Novak(1994)将迷思概念的形成归因于个人的多样经验,包括: 1.对自然的观察和感觉。 2.同侪文化。 3.日常生活用语。 4.傅播媒体的影响。 5.來自老师的教学。 科学教育在「概念」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加涅范式(Gagne Paradigm)、奥斯贝范式(Ausubel Paradigm)、皮亚杰范式(Piaget Paradigm)、信息处理范式(Information Processing Paradigm)等四个主要的研究范式 儿童概念(Gilbert, Osborne Fensham, 1982)、 先前概念(Osborne Freyberg, 1985)、迷思概念(Novak, 1983)、 新手概念(Caramazza, McClosky Green, 1981)或 另有架构(Hewson, 1985), 而名称是依研究者对知識本质的观点而定(Gilbert Watts, 1983)。 1.学生带着多样有关自然界中的事和物的迷思概念进入正式的科学课程。 2.以传统的教学策略,迷思概念非常顽强且不易消失。 3.迷思概念存在不同国度的学生和年龄层中。迷思概念似乎导源且符合于日常生活经验。 4.学生的先前知識和教学中知識经过交互作用后,可能产生很不一样和意料之外的学习结果。(郑麗玉,1998;张川玉,1995)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