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数统治与少数权利之调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之民主基础.doc
多數統治與少數權利之調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司法審查權之民主基礎
陳文政(
【摘 要】
基於國民主權原則,憲政民主政府的權力係來自人民之同意與授權。一般而言,民主政府經由選舉程序而獲得權力,換言之,憲政民主是基於多數統治。然而,以麥迪遜(James Madison)的共和觀點來看,多數統治是指:政府的所有權力直接或間接源自人民者。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行使其司法審查權已有二百年。然由於大法官並非民選,因而產生所謂「反多數困境」問題。學者們質疑:非經民選的大法官為何可以推翻民選部門所通過的決策?
本文的主要論點如下:
一、民主政治中多數統治與少數權利皆有其價值。
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司法審查制度符合多數統治真義,並能維護多數統治。
三、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經由行使司法審查權,亦能捍衛少數權利。
四、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審查權能調和多數統治與少數權利,故能獲得多數民意支持並擁有制度優越性。
五、因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司法審查權因能獲得多數民意支持並擁有制度優越性,故雖偶有少數判決無法滿足多數偏好,但大致仍能獲得多數民意支持,因而具有民主基礎。
關鍵詞:多數統治、少數權利、反多數困境、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司法審查
壹、前言
民主政治的核心原則是統治者的權力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依此原則而有多數統治(majority rule)之主張與制度設計。因此,多數統治實為民主政治要義之一,也是實踐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重要機制。然而,多數統治有時會因一時的情緒而忽略少數者的權利(minority rights),甚至於侵奪少數者的權利。當多數統治的結果造成少數權益無情地被剝奪時,民主政治的價值將遭致高度的質疑。因之,論者常視「保護少數權利」為衡量民主政治是否成功的標準(Kim, 1988:69)。相對地,民主政治所欲達成的目標,若僅限於保護少數權利,或僅滿足少數者之期望,那麼民主政治所能帶給人類的價值將極其有限。果如此,民主政治必無法獲得多數人類的認同與支持。易言之,民主政治若不能滿足多數者的利益和價值,它將無以為繼。
職是,在民主政治的實益中,產生一個重大難題:多數統治與少數權利 (minority rights) 要如何兼顧?兩者間要如何取得平衡(任冀平,民81:216)?
其次,司法審查(judicial review)雖被許多美國憲法學者認為是美國憲法制度之重要特色與顯著特徵(Peltason, 1985:17; Schwartz, 1972:2; Brewer-Carias, 1989:1; Mason&Stephenson, 1996:55),且自1803年Marbury v. Madison案確立司法審查制度以來,其對美國政治與人民生活之影響至為深遠。然而,「譽之所在,謗亦隨之」,美國學術界(尤其是法律學界)對於司法審查權的正當性,常多所質疑。學者 Jeffrey A. Segal與Harold J. Spaeth即指陳:「我們生活在民主政治之中,但在此制度之下,我們賦予聯邦最高法院九位非民選且終身職的大法官廣泛的自由裁量權,以決定類似墮胎是否合法化、死刑罪是否採行,以及同性戀應否接受刑事處分等權力。」(Segal & Spaeth , 1993:1)前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憲法學教授畢克(Alexander M. Bickel)在其所著「最不危險的部門」(The Least Dangerous Branch: The Supreme Court at the Bar of Politics, 1962)一書中,更指出:「司法審查是美國民主政治中一種脫軌的制度(a deviant institution)」(Friedman, 1998:335, n.2)。畢克教授甚至認為,司法審查在民主體制下,具有「反多數困境」(countermajoritarian difficulty)。申言之,學者們質疑:民主政治理應對公眾意志負責,而如何能夠解釋一個「成員無須對人民負責」的政府部門(指司法部門),卻擁有推翻公共決策之權?(Friedman, 1998:335)況且,美國人基本上奉行代議政府形式,為何允許非民選之聯邦法官推翻由民選官吏代為表現之人民意志?(Epstein, Knight and Martin, 2001:586)饒富趣味的是,此一議題竟然成為美國法學界及其他領域學者二百年來學術研究之重要議題,至今仍方興未艾。
諷刺的是,一項由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法學教授弗來德曼(Barry Friedman)針對美國司法審查「反多數困境」問題的一系列歷史性研究指出,美國司法審查「反多數困境」的問題,實際上不在司法審查制度本身,而是美國法學界對「反多數困境」問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