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2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华东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讲解.ppt

22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华东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知道建国以来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 2.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换。 3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方面取得巨大进步,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贫困走向小康: 阿福的故事—— 童年时: 一个红薯一条命 年轻时: 一碗米饭一段情 …… 年老时: (结局由你创造) 一)从贫困走向小康 1、建国初期 生活状况:人民生活相当艰巨,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仍维持在最低的生存水平上。 原因:长期战乱造成的通货膨胀和基本生活物质短缺。 2、改革开放前 生活状况:人民生活虽逐步有所改善,但进展缓慢。 原因:由于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的束缚。 3、改革开放后 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p138 原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大大刺激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小康的标准:根据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60%以上为贫穷; 40%-50%为小康; 40%以下为富裕。 为什么会有此变化呢?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家庭富裕 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年 份 1957 1978 2001 收入(元) 222 343 12086 食物比例 65% 57% 38% 贫 富 小 结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潮流 与 怀旧 便服 礼服 名牌服饰 红薯饭 大头菜 家常菜 中式早茶 甜品 西式快餐 主食 酒吧 西餐厅 自行车 摩托车 小轿车 交通工具的变化 歌谣助记 改革前后两个样 以前衣着蓝灰黄, 购物凭票限数量 “三转一听”是奢望, 食物匮乏缺营养, 居住多为土坯房 如今生活变了样 衣着多彩穿名装, 四电两机带冰箱, 饮食搭配讲营养, 住进楼房讲宽敞, 摩托、汽车、跑四方, 提高生活讲质量, 齐心跟党奔小康 物质生活的变化 文化生活的变化 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主要原因p139 2、具体表现p139 唱K 美容美体 健身 操曲 旋转木马 摩天轮 消费观念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乐于消费、敢于消费、超前消费 想一想: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观念的? 改 革 前:“老四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改革初期:新四件 (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 目 前: 电话、空调、家用电脑、轿车 “阿牛,你吃饱了没?” 通讯发展 生活指数提升 QQ联系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