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ppt

第三章 物質的組成及其變化 道耳吞原子說 一切物質都由原子所組成-原子是組成物質之最基本粒子,不可再分割。 同種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量和性質,不同種類的元素的原子,質量和性質不同。 不同種類元素的原子,能以簡單整數比,互相結合成化合物。 化合物分解所得的原子,與構成化合物的同種原子,性質相同。 陰極射線 在近真空玻璃管內,通高壓電(104 V)從陰極射出不可見的射線稱之 湯木生Electrons α粒子散射實驗Nucleus 原子結構 X 元素 標示為 質量數 ( A ) = 質子數 + 中子數 = 原子量 ( 取整數 ) 質子數 ( Z ) = 原子序 = 原子核電荷數 = 電子數 ( 原子 ) 中子數 (A-Z) = 質量數 - 原子序 價 數 ( m ) = 失去或獲得電子數 個 數 ( n ) = 組成的個數 同位素:(isotope) 定義:質子數(原子序)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 由同位素 39K 40K 41K 求鉀原子量: 39K 38.9637 amu × 93.2518 % 40K 39.9640 amu × 0.0117 % +) 41K 40.8618 amu × 6.7302 % ─────────────────── = 39.0983 amu 核外電子的排列方式 軌道說:早期科學家(拉賽福、波耳)認為電子繞核公轉,有一定的軌道。 軌域說(orbital):現代科學家們根據理論與實驗,隨無法知道電子在核外確切位置與運動的軌跡(因為電子質量極小,運動速度又極為快速)但可以用數學方式算出電子核外出現的機率之大小,把出現機率較大的區域勾畫出來該區域即稱為軌域。 殼層(shell):電子於核外並非隨機分佈而是有幾個固定的能量層,,依次為K,L,M,N…即最內層為K層,其餘按英文字母順序。且由內而外,每一層能量逐漸升高。 每一殼層最多能填入2n2個電子。 價電子(valence shell electron):一原子內排列在最外層的電子稱之為價電子,元素的性質是由價電子決定之,而非決定於元素之總電子數。 電子點式表示原子結構 由於原子的化學性質和最外層的電子關係最為密切,因此常用的表示法僅畫出最外層的電子如: 化學鍵(chemical bond) 定義:原子與原子相互靠近所產生的作用力稱為化學鍵。 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價電子數,因此靠近時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學鍵。 種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隅體理論(Octet rule) 不論共價鍵或離子鍵在形成穩定粒子時,各組成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等於鄰近的惰性氣體原子的價電子數(除He以外,每個惰性氣體元素之價電子數均為8個),亦即最為層以8個價電子為全滿,故呈安定的狀態。 共價鍵(covalent bond) 在_________與___________之間所形成的化學鍵。 非極性共價鍵:兩個_______的非金屬原子之間所形成的化學鍵。 極性共價鍵:由兩個_______的非金屬原子之間所形成的化學鍵。 離子鍵(ionic bond) 定義:由於金屬容易失去電子形成_______;非金屬原子容易接受金屬原子所放出之電子而形成_______兩個不同的離子靠正負電荷的靜電吸引力結合在一起,該引力即為離子鍵。 含離子鍵的化合物稱之為「______________」,常溫下以固體存在稱為____________。 離子固體中離子鍵多而強,故______及______均甚高。 離子化合物是以______來表示,因為離子化合物為三度空間之連續網狀結構,沒有單獨分子存在,因此不能用分子式表示,只能以簡式(實驗式)表示,例如:NaCl即為簡式。 金屬鍵(metal bond) 金屬原子的價電子常很少,容易失去,故可以在原子間自由的移動,因量多而形成_________,這些原子失去價電子而形成帶正電荷的陽離子,但靠電子海的引力而不會互相排斥故可以形成穩定的金屬物質,該引力就是金屬鍵。 原子量的定義與發展 西元1905年國際原子能委員會決定,以自然界存在的氧訂為16.00做為原子量的比較標準;但後來發現氧的三種同位素16O、17O、18O,而這些同位素的組成也非完全固定。 西元1961年國際純粹及應用化學聯合會( IUPAC ),決定以12C同位素 = 12.0000 a.m.u.做為原子量的比較標準。 分子量為分子中所有原子的原子量總和。 克原子量、克分子量、亞佛加厥數與莫耳 克原子量為1莫耳原子的質量。 克分子量為1莫耳分子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