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黑色素瘤.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移性黑色素瘤.ppt

有病理意义淋巴结疗效评估 RECIST 1.1版将 短径<10 mm的淋巴结视为正常淋巴结而不给予记录和随访。 短径≥10 mm和<15 mm的淋巴结被视为有病理意义的不可测量非靶病灶。 CT扫描中短径≥15 mm的淋巴结可作为有病理意义的可测量靶病灶,疗效评估时靶病灶总数目可将其包括进去。 疗效确认的必要性 对于以ORR为主要研究终点的临床研究,必须进行疗效确认。但以总生存(OS)为主要研究终点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不再需要疗效确认。 用抗 CTLA-4 单克隆抗体 ( Ipilimumab 与 Tremelimumab ) 在一系列肿瘤中的临床研究 III期 转移性黑色素瘤 II期 转移性黑色素瘤 胰腺腺癌 慢性骨髓来源白血病 卵巢癌 滤泡型非霍杰金氏淋巴瘤 肾细胞癌 乳腺癌 I期 输尿管上皮癌 前列腺癌 肺癌 临床有效性摘要 对严重的进展期肿瘤阻抑 CTLA-4 是有效的 (主动): 在单独应用及与其它治疗方案(化疗,放疗,介入治疗)联合应用中均观察到这一效果 阻抑 CTLA-4 可产生 临床持续性反应 (20+ 月!!!) 抗 CTLA-4 单克隆抗体的反应可能出现持续的动力学效应甚至在其进行后; 阻抑关键位置可产生更强的T细胞反应,进而出现抗肿瘤效应; 但这需要时间 Ipilimumab 临床效应 免疫细胞的激活起始较早 可测定的临床效应出现于不同的时间节点 SD PR CR PD Baseline *肿瘤体积可能包括免疫细胞的渗入及肿瘤细胞 ↑25% ↓50% ↓100% SD PR CR Ipi 暴露于 Ipilimumab T细胞 活化 T细胞反应 超过12周者未被标明 肿瘤总体积* Ipi Ipi Ipi Ipi Ipi Ipi Adapted from Hodi FS,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19S):3008 Evolution of Response: Patient Example Screening Week 12 Initial increase in total tumour burden (mWHO PD) Week 16 Responding Week 72 Durable ongoing response without signs of IRAEs Courtesy of K. Harmankaya 新的标准可能对 评估免疫治疗疗效有影响 WHO 与RECIST 在开始治疗后的不久测定化疗细胞因子的活性与细胞毒性 认定新的病灶出现为病情“进展”与用药失败 WHO= 世界卫生组织; RECIST= 实体瘤反应评估标准 Baseline 肿瘤的免疫治疗和疗效评价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张 战 民 本文档由医学百事通高端医生网专家制作 免费咨询医生网址: 外科治疗 放疗 免疫治疗 化疗 目前的肿瘤治疗方案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假说 免疫编辑假说: 免疫监视——免疫平衡——免疫雕刻——免疫逃逸 化放疗删除体内原有的淋巴细胞,回输体外准备的肿瘤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并使用大剂量IL-2维持其活性。 免疫重建策略在转移性黑色素瘤中获得成功,在26例常规治疗失败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有效率达72%,完全缓解(CR)率达16%,有效部位包括常规治疗难以见效的脑、肝等转移灶。但是,免疫重建策略也伴随严重的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副作用 获得性局部免疫豁免假说: 活化肿瘤抗原特异性记忆性T细胞——治疗性肿瘤疫苗 直接阻断免疫系统的负性调节机制——负向:抗 CTLA-4,抗 PD-1;正向:抗 CD137,抗 CD40,抗OX40。 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新型生物化疗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假说 2010年4月美国FDA批准负载前列腺酸性膜抗原的自体树突细胞疫苗Sipuleucel-T治疗激素抵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标志着治疗性肿瘤疫苗获得突破性进展。 治疗性肿瘤疫苗 抗 CTLA-4 单克隆抗体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抗原特异性T细胞浸润肿瘤组织——逆转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有学者用草酸铂诱导结肠癌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用吉西他滨杀灭浸润肿瘤组织的抑制性免疫细胞,用IL-2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活化免疫系统。二线治疗转移性结肠癌21例,7例达CR。更重要的是,免疫系统活化者的疾病进展时间明显长于未活化者(23.8个月对10.5个月)。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双相调节假说: 在肿瘤免疫逃逸阶段,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取决于肿瘤微环境,它们既可能抑制、也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